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床

2025-04-18 10:20:06 62次浏览
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床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具体是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床。


背景技术:

1、俯卧位治疗是指将患者置于面朝下的俯卧体位,利用重力和体位的作用进行治疗,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塌陷的肺泡复张,增加肺功能残气量,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氧合,减少因氧合障碍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以俯卧位心肺复苏为例,先将患者置于俯卧位(面部朝下),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与传统的仰卧位心肺复苏相比,俯卧位心肺复苏具有以下优点:1、有效防止舌头向后滑动,保持通气道畅通;2、通过重力作用帮助心脏再灌注血液,有利于维持脑灌注压;3、吐出物和体液可以随着重力自然流出,减少溺水和窒息的风险等等。

2、目前受医疗器械限制,医院使用的病床仅具有头部和腿部的上下翻转功能,当患者需要翻转至俯卧位时,需要护士协助操作,如协助患者翻转至俯卧位、将枕头置于患者前额下方、将枕头置于患者胸部或腹部下方、调整气管避免压迫面部等等,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还能自行调整和与护士反馈沟通,但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如有溺水、患有吸入性肺炎的患者,患者本身可能处于昏迷状态,进行俯卧位翻转需要多名护士协作,工作量非常大,导致俯卧位翻转所需的时间较久,不利于尽快抢救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床,解决对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进行俯卧位翻转困难的问题,提高患者翻转至俯卧位的效率。

2、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床,包括下层床板和上层床板,所述上层床板的一侧设有固定带、以及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固定带的端部设有锁部,所述上层床板的另一侧设有病人放置区和供锁部穿过的卡扣,所述卡扣上对称的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锁部相接触,并限制锁部在卡扣上移动;所述支撑板和上层床板的底部分别设有支撑块和若干个凸块,所述下层床板上对称的设有与支撑块和凸块滑动接触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撑块上对称的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分别与第一凹槽相接触,并限制限位块在卡槽内滑动,两个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下层床板上分别设有口鼻保护空腔、颈部保护空腔和胸部保护空腔。

4、进一步的,所述下侧床板上设有供支撑块滑出的槽口,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与支撑杆相接触的挡块,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与挡块相接触的第一斜面。

5、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两侧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凹槽相接触。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和凸块上对称的设有与卡槽相接触的滚轮,所述支撑板和上层床板之间设有合页。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端部设有若干个第一凸起,所述锁部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第一凸起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斜面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斜面与限位槽的一侧相接触,并驱动限位块在卡扣上滑动,所述第一平面与限位槽的另一侧相接触,并限制锁部相对卡扣滑动,所述限位块和卡扣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8、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床板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第二凸起,所述限位块的顶部设有楔形块,所述第二凸起的一侧设有与楔形块相接触的第三斜面。

9、进一步的,所述滑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端部设有第三凸起,所述上层床板上对称的滑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侧设有第四斜面,所述第三凸起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平面和第五斜面,所述第五斜面与第四斜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平面与固定块相接触,所述固定块与上层床板之间设有第三弹簧。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端部设有与第四斜面或第二平面相接触的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的上侧设有与固定块相接触的第六斜面。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设有第四弹簧。

12、进一步的,所述滑板上设有延伸至病人放置区的拉绳。

13、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当患者需要翻转至俯卧位时,先将患者置于上层床板虚线外侧的病人放置区,随后依次收缩若干个固定带,使其分别与患者的头部、胸部、大腿和小腿处相接触,并通过固定带端部设有的锁部穿过卡扣,配合卡扣上对称设有的限位块对锁部进行限位,从而固定患者的头部、胸部、大腿和小腿处,将病人固定在上层床板上,避免翻转过程患者从上层床板上脱落,进而保证患者在翻转过程的安全性;

15、2、医护人员位于床头,在下层床板上向左滑动上层床板,通过若干个凸块与卡槽的限位,防止下层床板从上层床板上脱落,进一步保证患者在翻转过程的安全性;

16、当支撑板上设有的支撑块移动至卡槽的端部时,通过凸块、卡槽、第一弹簧、支撑杆、第一凹槽之间的配合,限制支撑块继续在限位块上移动,配合上层床板的自身重量,使得支撑板、支撑杆和支撑块构成上层床板和下层床板连接的转接点,接着向上翻转上层床板,使之与下层床板呈150度角,并逐渐接近下层床板,同时带动患者一同翻转,接着解除限位块对锁部的限制作用,使得锁部从卡扣上脱落,从而松开固定带,使得患者落于下层床板上,将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翻转至俯卧位,由于翻转的过程中,上层床板的一侧以下层床板为支撑,医护人员只需要支撑上层床板的另一侧,从而大幅度减少医护人员翻转处于昏迷状态患者的工作量,并提高患者翻转至俯卧位的效率,便于后续尽快抢救患者;

17、3、将病人放置至俯卧位后,通过小幅度挪动病人,使得病人的口鼻、颈部以及胸部对准下层床板设有的口鼻保护空腔、颈部保护空腔和胸部保护空腔,使得气管插管、气切导管和导流管分别穿过下层床板,并与患者的口鼻、颈部和胸部相连接,便于对处于俯卧位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抢救;

18、4、需要翻转患者至俯卧位后,施加大于第一弹簧回弹力的作用力在上层床板上后,通过第一斜面与第二凹槽相接触,产生的作用力将驱动两个支撑杆朝里侧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从而使得限位块顺利从第二凹槽内滑出,使得上层床板相对下层床板移动,便于后续将患者翻转至俯卧位,无需进行繁琐的解除步骤,进而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效率;

19、当支撑块移动至卡槽端部时,第一弹簧驱动支撑杆朝两侧移动,使得支撑杆进入到第一凹槽内,并与第一凹槽上设有的挡块相接触,两者接触后产生的阻力,将进一步限制翻转过程支撑块在下层床板上上下移动,提高治疗床翻转过程整体的稳定性,防止患者受到伤害;

20、当完成患者的翻转后,可向上移动上层床板,当施加在上层床板上的外作用力过大时,通过第一斜面与挡块相接触,产生的作用力将驱动两个支撑杆朝里侧移动,压缩第一弹簧,从而使得支撑块顺利从槽口滑出,将上层床板从下层床板上拆卸下来,进而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后续对患者进行治疗;

21、5、需要将患者固定在上层床板上时,先将患者置于上层床板虚线外侧的病人放置区,通过固定带、锁部、卡扣、限位块、第一凸起、第二斜面、限位槽之间的配合,驱动限位块在卡扣上滑动,使得锁部顺利通过卡扣,进一步拉紧固定带,从而固定患者的头部、胸部、大腿和小腿处,将不同体型的患者固定在上层床板上,避免翻转过程不同体型的患者从上层床板上脱落,进而保证不同体型的患者在翻转过程的安全性;

22、当将患者固定在上层床板后,通过第一凸起、第一平面、限位槽之间的配合,限制锁部相对卡扣滑动,使得锁部只能在卡扣上单向移动,无法反向滑动松开固定带,避免翻转过程中,外作用力驱动锁部在卡扣上反向移动,导致固定带松动,避免翻转过程患者从上层床板上脱落,进而保证患者在翻转过程的安全性;

23、6、需要将患者从上层床板上松开时,通过滑板、第二凸起、限位块、楔形、第三斜面之间的配合,驱动若干个限位块同时朝两侧滑动,从而解除限位块对锁部的固定,实现固定带的松开,解除患者在上层床板上的固定,进而将患者放置在下层床板上,无需一个一个解除若干个限位块对锁部的限制,进而提高患者翻转至俯卧位的效率,便于后续尽快抢救患者;

24、另外,当滑板下压时,将带动第一竖杆一同下移,并通过第三凸起、第五斜面、固定块、第四斜面之间的配合,驱动固定块朝两侧移动,使得滑板顺利下移,接着解除限位块对锁部的固定后,通过第三凸起、第二平面、固定块之间的配合,限制滑板上移,从而长时间解除锁部在卡扣上的固定,便于锁部从卡扣上脱离,无需医护人员长时间按压滑板,提高患者翻转至俯卧位的效率,便于后续尽快抢救患者;

25、7、松开固定带后,通过第二竖杆、第一竖杆、第四凸起、固定块、第四斜面、第三凸起、第二平面、第三弹簧、滑板、第五斜面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在固定块重新复位前一同通过固定块,实现滑板的复位,并在第二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驱动限位块复位,重新限制锁板在卡扣上单向滑动,便于后续对患者进行固定,提高患者翻转至俯卧位的效率。

文档序号 : 【 40237646 】

技术研发人员:庞流芳
技术所有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庞流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一种旋切导丝的制作方法 反向翻折式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