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具有抗菌及骨整合性能的口腔修复膜及其制备

2025-04-16 09:20:06 36次浏览
具有抗菌及骨整合性能的口腔修复膜及其制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修复膜。


背景技术:

1、引导骨再生(gbr)是利用屏障膜促进骨缺损中的新骨形成。屏障膜可防止上皮细胞浸润和缺损区域结缔组织的向下生长。它为成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迁移以及新骨的生长提供了空间。

2、聚己内酯(pcl)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酯,因其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而被用于生物医学应用,无需二次手术切除,成为生物医用的重要原料。成熟的gbr膜需要对各种特性进行复杂的整合:既要有足够的刚度以保持组织再生的空间,又要有良好的柔软度以适应组织;既要有效抵抗软组织细胞的内占,又要有良好的能力引导成骨相关细胞的生长;既要在微生物丰富的口腔内环境中抵御细菌,又要在骨缺损处促进成骨。然而,单纯采用聚己内酯(pcl)制备口腔修复膜存在抗菌和骨整合能力差等问题。此外,为了改变gbr膜的性能,还可添加其他有效杀菌成分等。

3、口腔修复膜通常包含胶原蛋白膜、生物和/或仿生膜,例如cn112999403a、cn112999430b、cn112717205b、cn118403223a、cn115025296b、cn117959502a、cn115006597b、cn105688288b、cn105457107b等所公开。

4、口腔修复膜还通常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例如cn116407688a公开的含有压电材料的多层复合膜、cn109513046b公开的纤维直径渐变的明胶层-聚己内酯层-明胶层的三层结构口腔修复膜、cn118286507a公开的复合水凝胶纤维膜、cn116269868a公开的孔径不同的三层口腔修复膜等。

5、但是,这些口腔修复膜在抗菌和骨整合能力等方面也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腔修复膜,其至少可以改善口腔修复膜的抗菌和骨整合能力,从而提高口腔种植的成功率。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口腔修复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3、在六氟异丙醇中加入聚己内酯,混合均匀后形成载体内层基础电纺液,其中聚己内酯的质量含量为3%~7%;

4、在载体内层基础电纺液中加入羟基磷灰石形成内层同轴电纺壳液,其中羟基磷灰石质量含量为0.1%~0.3%;

5、在载体内层基础电纺液中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形成内层同轴电纺芯液,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质量含量为0.2%~0.6%;

6、将聚己内酯的六氟异丙醇溶液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无水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后形成结合中间层单轴电纺液,其中聚己内酯的质量含量为1%~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含量为1%~5%,六氟异丙醇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2:1);

7、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均匀后形成抗菌外层基础电纺液,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含量为5%~15%;

8、在抗菌外层基础电纺液中加入氧化锌形成外层同轴电纺壳液,其中氧化锌的质量含量为0.2%~0.6%;

9、在抗菌外层基础电纺液中加入抗菌剂形成外层同轴电纺芯液,其中抗菌剂的质量含量为0.1%~0.3%;

10、利用所形成的内层同轴电纺芯液和内层同轴电纺壳液进行同轴电纺以形成载体内层;

11、再利用所形成的结合中间层单轴电纺液进行单轴电纺以在载体内层上形成结合中间层;

12、最后利用所形成的外层同轴电纺芯液和外层同轴电纺壳液进行同轴电纺以形成抗菌外层,从而最终形成一体复合口腔修复膜。

13、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骨形态发生蛋白可以为例如rhbmp-2型。

14、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抗菌剂可以为例如小分子抗菌药物甲硝唑等。

15、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聚己内酯的平均分子量可以为8000~10000,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平均分子量可以为1300000。

16、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同轴或单轴静电纺丝时,纺丝喷头与接收芯轴的距离为12~18cm之间;静电纺丝起始参数为:接收芯轴转速30~50rpm,正电压5~10kv,溶液流速0.5~2.0ml/h;电纺时间为1.5~3小时。

17、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易于工业规模化应用。

1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口腔修复膜,其根据上述方法所制备。

19、根据本发明的口腔修复膜,载体内层的空隙大小优选为30~60μm,抗菌外层的空隙大小优选为1~10μm。

20、根据本发明制备的口腔修复膜具有三层结构,含有pvp的外层可以有效防止纤维细胞通过修复膜,并具有缓释抗菌作用;含有pcl的内层为骨细胞生长提供载体,并具有骨整合作用;含有pvp和pcl的中间层则使内层和外层紧密结合,并使制备的口腔修复膜具有所需机械强度。本发明的口腔修复膜通过多因素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口腔修复膜的抗菌和骨整合能力,从而提高口腔种植的成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口腔修复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2.一种口腔修复膜,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所制备。


技术总结
具有抗菌及骨整合性能的口腔修复膜及其制备。在六氟异丙醇中加入聚己内酯形成载体内层基础电纺液;在内层基础电纺液中分别单独加入羟基磷灰石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以形成内层同轴电纺壳液和内层同轴电纺芯液;将聚己内酯的六氟异丙醇溶液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无水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后形成结合中间层单轴电纺液;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形成抗菌外层基础电纺液;在外层基础电纺液中分别单独加入氧化锌和抗菌剂以形成外层同轴电纺壳液和外层同轴电纺芯液;利用所形成的内层同轴电纺芯液和内层同轴电纺壳液进行同轴电纺以形成载体内层;依次逐层进行静电纺丝后形成具有载体内层、结合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一体复合口腔修复膜。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雷,陈小红,蒋佳琪,付少利,刘平,李伟,廖必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文档序号 : 【 40238173 】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雷,陈小红,蒋佳琪,付少利,刘平,李伟,廖必铭
技术所有人:上海理工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周洪雷陈小红蒋佳琪付少利刘平李伟廖必铭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仿生纳米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硝苯地平双释放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