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支架及其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鼻腔支架及其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1、耳鼻喉科中的鼻腔疾病,例如慢性鼻-鼻窦炎-鼻咽炎、腺样体肥大或者鼻中隔偏曲等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很多耳部、咽部及下气道疾病的诱因,由于阻塞和解剖结构的异常使得药物治疗时间过长,不易彻底消除炎症迁延成慢性。在进行手术后均有可能会出现鼻腔粘连的并发症,鼻腔粘连会造成病变部位气流不通,炎症无法消退,导致疾病再次复发,并且术腔易存留部分残血、脓性分泌物,如不及时清理,可能发生继发感染,影响愈后。
2、为此,有人设计出一种鼻腔支架及鼻腔灌溉系统(公开号为cn114767333a),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由外膜和内膜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管壁包括闭合区和膨胀区,在闭合区,外膜和内膜之间夹设有喷吸管,喷吸管的侧壁上贯穿形成有喷吸孔,外膜上对应形成有通孔。本公开的方案利用鼻腔支架的特性,在支撑鼻腔的同时还能够不受鼻阈及特殊结构的限制,对鼻腔内粘膜全方位的冲洗、给药、污物抽吸等操作,使得特殊部位的鼻腔灌溉、抽吸成为可能,提高鼻腔冲洗清除率,实现特殊部位的精准给药。
3、然而,鼻腔填塞需要采用填充物(例如膨胀海绵)一般通过鼻科镊子直接取出,通常情况下鼻粘膜与填充物粘连,直接取出后可能会鼻腔粘膜破损出血,对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患者的鼻腔无法透气,从而引起患者头痛、鼻部胀痛、鼻堵、鼻痒、溢泪、吞咽困难等问题,以及患者在取出鼻腔支架时可能会导致的鼻粘膜破损出血及疼痛,输送取出鼻腔支架时操作的非便捷性,并且鼻腔支架在连接至患者鼻腔内时,鼻腔支架的稳定性较差,十分容易活动,因此,本发明人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改善鼻堵、头疼等问题以及配套的输送系统能方便鼻腔支架进入或取出,减少患者痛苦的鼻腔支架及其输送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鼻腔支架及其输送系统,能够有效改善鼻堵、头疼等问题以及配套的输送系统能方便鼻腔支架进入或取出,减少患者痛苦,并通过可装载放射性物质提高治疗效果,解决了原先容易对人员造成伤害以及不便于对支架进行输送取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能够有效改善鼻堵、头疼等问题以及配套的输送系统能方便鼻腔支架进入或取出,减少患者痛苦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鼻腔支架,包括:
9、管状支撑部,用于支撑在鼻道中;
10、第一扩张部,用于支撑在鼻中隔黏膜上,所述第一扩张部连接在所述管状支撑部的一端,并能够沿所述鼻腔支架的径向向外扩张,所述第一扩张部由固定段和延伸段组成;以及
11、第二扩张部,用于支撑在鼻前庭,所述第二扩张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扩张部远离管状支撑部的一端,并能够沿所述鼻腔支架的径向向外扩张,所述第二扩张部远离第一扩张部的一端安装有前端固定套,所述第二扩张部构造有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开口;
12、其中鼻腔支架包括单层及多层结构。
13、可选的,所述第二扩张部包括:夹套、夹头、转动件一以及弹性件;
14、所述夹套连接在第二扩张部的表面,所述夹头通过转动件一连接在夹套的一端,所述弹性件连接在夹头与夹套之间。
15、可选的,所述夹套通过连接部与第二扩张部可拆卸连接。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扩张部还包括:透气部以及鼓膜;
17、所述透气部均构造在第一扩张部的表面并能够与第一扩张部内部的空间相连通,所述鼓膜设置在透气部的一端并相对位于第一扩张部的外表面。
18、可选的,所述管状支撑部、第一扩张部和第二扩张部均构造为纵横交织的透气网状结构。
19、可选的,所述第一扩张部的固定段和延伸段构造为可以是同样尺寸的球形一部分。
20、可选的,所述管状支撑部、第一扩张部和第二扩张部被配置为相邻之间可以不在一条轴线上。
21、可选的,所述管状支撑部的表面构造有可拆卸设置的并能够用于装载放射粒子的装载部。
22、鼻腔支架的输送系统,包括:
23、输送鞘管,装载鼻腔支架进出鼻腔;
24、所述输送鞘管的内侧装载有沿水平方向可活动的推送杆,所述推送杆的一端构造有能够与前端固定套相连接的推送杆前端。
25、可选的,所述推送杆前端被配置为能够与前端固定套可拆卸设置的线圈结构、螺纹结构或卡扣结构。
26、有益效果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鼻腔支架及其输送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一扩张部、第二扩张部以及装载部相配合,在设置的第一扩张部的作用下能够较好的与人员的鼻腔相贴合,并且第一扩张部与管状支撑部相连接的部位能够沿径向呈锥形向外扩张,以与人员的鼻腔位置形态相贴合,从而进行较好的药物输送治疗处理,且新型鼻腔支架通过透气网状结构可以有效改善鼻堵、头疼等问题,鼻腔支架配套放射性装置可以定量放入i125来治疗鼻咽癌,完成治疗后可以无创取出鼻腔支架;
29、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输送系统与鼻腔支架相配合,使得在对鼻腔支架进行放置使用时,推送杆连接鼻腔支架后将鼻腔支架拉进输送鞘管中,再将输送鞘管送入所需放置的位置;取出时以同样的方式将鼻腔支架收缩进输送鞘管中,再将输送鞘管连同鼻腔支架一起取出,配套的输送系统能方便鼻腔支架进入或取出,减少患者痛苦;
30、3.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夹头、转动件一、弹性件和夹套相配合,使得在将鼻腔支架放置在人员的鼻腔中时,夹套将通过连接部与第二扩张部相连接,随后可通过向外拉动夹头,使得夹头能够通过转动件一相转动并拉伸弹性件,随后鼻腔支架置于鼻腔内后将夹头松开,弹性件能够恢复弹性并拉动夹头以使得夹套和夹头能够对人员的鼻部位置进行一定的辅助夹持处理,从而减少鼻腔支架的偏移或者活动而对人员造成影响,提高稳定性;
31、4.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透气部和鼓膜相配合,鼻腔支架在置于人员的鼻腔内并且在人员相呼吸的过程中,支架内也能够产生有一定的气流,此时产生的气流能够流向鼓膜位置处,使得鼓膜在受到气流的作用下能够进行一定的膨胀鼓起,从而使得其能够较好的与人员的鼻腔内部相贴合,减少鼻腔支架的滑移,并且鼓膜可能起到防止异物进入鼻腔支架内部的作用,同时也有可能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保护或隔离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特征:
1.鼻腔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张部(3)包括:夹套(11)、夹头(7)、转动件一(8)以及弹性件(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11)通过连接部(16)与第二扩张部(3)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张部(2)还包括:透气部(5)以及鼓膜(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支撑部(1)、第一扩张部(2)和第二扩张部(3)均构造为纵横交织的透气网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张部(2)的固定段(21)和延伸段(22)构造为可以是同样尺寸的球形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支撑部(1)、第一扩张部(2)和第二扩张部(3)被配置为相邻之间可以不在一条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支撑部(1)的表面构造有可拆卸设置的并能够用于装载放射粒子的装载部(1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鼻腔支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鼻腔支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前端(15)被配置为能够与前端固定套(4)可拆卸设置的线圈结构、螺纹结构或卡扣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鼻腔支架及其输送系统,包括:管状支撑部,用于支撑在鼻道中;第一扩张部,用于支撑在鼻中隔黏膜上,第一扩张部连接在管状支撑部的一端,并能够沿鼻腔支架的径向向外扩张,第一扩张部由固定段和延伸段组成;以及第二扩张部,用于支撑在鼻前庭,第二扩张部连接在第一扩张部远离管状支撑部的一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输送系统与鼻腔支架相配合,鼻腔支架在进行放置时,推送杆连接鼻腔支架后将鼻腔支架拉进输送鞘管中,再将输送鞘管送入所需放置的位置;取出时以同样的方式将鼻腔支架收缩进输送鞘管中,再将输送鞘管连同鼻腔支架一起取出,配套的输送系统能方便鼻腔支架进入或取出,减少患者痛苦。
技术研发人员:梁力,许亚池,杨超,姜俊,邢安苏,范丽清,李志华,孙菊花,芮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佑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技术研发人员:梁力,许亚池,杨超,姜俊,邢安苏,范丽清,李志华,孙菊花,芮兰
技术所有人:南京佑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