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麻醉耗材的库存智能管理系统

本发明涉及麻醉耗材的库存智能管理,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麻醉耗材的库存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麻醉耗材的库存智能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的综合解决方案,旨在优化医院麻醉耗材的库存管理。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控耗材的使用情况、自动记录库存变动,并结合历史使用数据和手术排班信息,利用智能算法预测未来的耗材需求。同时,该系统能够自动触发补货订单,避免库存不足或过量储备的情况,确保麻醉耗材的持续供应,提升医院运作效率并降低库存管理成本。
2、现有技术的麻醉耗材的库存更新通常实时更新的方式。现代的智能库存管理系统依赖于物联网技术,通过rfid标签、传感器等实时监控每一件耗材的使用和库存状态,可以实现耗材使用后的即时更新,确保库存数据实时准确。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4、实时更新虽然能够保证库存数据的即时准确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麻醉手术时常备耗材以应对突发情况,实时更新可能会误判耗材消耗,导致系统触发不必要的补货需求,造成库存管理的混乱和资源浪费。
5、例如:
6、在一场复杂的心脏手术中,麻醉团队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会准备多套气管导管、麻醉面罩和其他相关耗材,即使预期只需使用其中一套。在现代智能库存管理系统中,这些备用耗材可能会在手术开始时被系统识别为已消耗。然而,手术结束后,备用耗材未被实际使用,这样系统的实时更新就误判了实际的库存消耗,可能导致医院在不需要时也进行了耗材补货,这不仅增加了库存管理的复杂性,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整体库存的精准性和医院的运营成本。
7、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麻醉耗材的库存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实时计算麻醉手术的耗材富余量,精准识别实际需求与备用耗材的差异,并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手术复杂度,优化库存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补货需求,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基于复杂度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库存更新策略,尤其在高富余耗材场景下,下调更新频率,减少库存波动和资源浪费,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应急响应能力,确保耗材供应的稳定性和充足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麻醉耗材的库存智能管理系统,包括麻醉耗材数据收集模块、实时耗材富余量计算模块、耗材富余量分析与分类模块、手术复杂度评估模块以及库存更新策略调整模块;
3、麻醉耗材数据收集模块,每台麻醉手术进行时,收集所有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的麻醉耗材信息,其中包括所有麻醉手术的预期使用量和实际拿取量;
4、实时耗材富余量计算模块,对所有麻醉手术的耗材情况进行实时分析,通过麻醉耗材的预期使用量和实际拿取量进行实时耗材富余量计算;
5、耗材富余量分析与分类模块,对耗材富余量进行分析,将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按照麻醉耗材情况划分为高富余耗材库存和正常富余耗材库存;
6、手术复杂度评估模块,在高富余耗材库存场景下,通过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所有同时进行的麻醉手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麻醉手术的复杂度;
7、库存更新策略调整模块,基于手术复杂度评估结果,调整实际库存更新策略,通过实时库存更新频率对实际库存更新频率进行下调。
8、优选的,每台麻醉手术进行时,收集所有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的预期使用量,即预期的麻醉耗材量,具体的步骤如下:
9、通过医院的手术排班系统获取所有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的排班信息;
10、根据从排班系统获取的手术类型信息,将每台手术与预先设定的麻醉耗材清单模板进行匹配;
11、通过麻醉医师对生成的麻醉耗材清单进行个性化调整;
12、在个性化调整完成后,对每台手术的耗材清单进行汇总和计算,得出每种麻醉耗材的预期使用量;
13、将计算得到的麻醉耗材预期使用量数据记录在中央数据库中,并与实际手术麻醉耗材使用情况的实时数据进行绑定。
14、优选的,收集所有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的实际拿取量,具体方式为:
15、在每件耗材上使用rfid标签、条形码或二维码,麻醉师在提取麻醉耗材时,通过扫描设备自动记录麻醉耗材的种类和数量,将记录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中央库存管理系统,并与麻醉手术排班信息关联,确保每台麻醉手术的实际麻醉耗材提取量准确记录,从而收集每台麻醉手术的实际拿取量,进而收集所有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的实际拿取量。
16、优选的,对所有麻醉手术的耗材情况进行实时分析,通过麻醉耗材的预期使用量和实际拿取量进行实时分析,计算实时耗材富余量,具体的步骤如下:
17、设定每台麻醉手术的耗材预期使用量为、实际拿取量为,其中i代表不同的手术,耗材种类通过j表示,则每种耗材的预期使用量为,实际拿取量为;
18、计算每台手术中每种耗材的差异量,计算的表达式为:,式中,表示第i台手术的第j种耗材的差异量,表示动态调整项,用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差异量进行实时校正;
19、基于每种耗材的差异量,计算每台手术的实时富余量,计算的表达式为:,其中,是第i台手术的第j种耗材的耗材重要性系数,表示每种耗材对手术的重要性权重,是第i台手术的第j种耗材的使用频率,n表示耗材类型的总数;
20、计算所有麻醉手术的实时耗材富余量,计算的表达式为:,式中,表示所有麻醉手术的实时耗材富余量,d表示所有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的总台数。
21、优选的,将对所有麻醉手术的耗材情况进行实时分析生成的实时耗材富余量与预先设定的实时耗材富余量参考值进行比对分析,对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按照麻醉耗材情况进行划分,具体的划分步骤如下:
22、若实时耗材富余量大于等于实时耗材富余量参考值,则将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划分为高富余耗材库存;
23、若实时耗材富余量小于实时耗材富余量参考值,则将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划分为正常富余耗材库存。
24、优选的,在高富余耗材库存场景下,获取所有同时进行的麻醉手术的突发情况发生概率和手术预计时长,对突发情况发生概率和手术预计时长进行分析后,分别生成术中突发情况预期指数和手术时长预估不确定性指数,将术中突发情况预期指数和手术时长预估不确定性指数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中,生成麻醉手术综合复杂度系数,通过麻醉手术综合复杂度系数评估麻醉手术的复杂度。
25、优选的,对所有同时进行的麻醉手术的突发情况发生概率进行分析后生成术中突发情况预期指数的具体步骤如下:
26、收集所有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的相关数据,设定每台手术i的历史突发事件发生次数为,患者病理复杂性参数为,手术类型参数为,麻醉药物风险系数为,为第i台手术的历史突发事件发生次数,为第i台手术患者病理复杂性参数,为第i台手术的手术类型参数,为第i台手术麻醉药物风险系数;
27、根据收集到的参数,计算每台手术的突发情况发生概率,计算的表达式为:,式中,表示第i台手术的突发情况发生概率;
28、根据所有手术的突发情况发生概率,计算术中突发情况预期指数,计算的表达式为:,为手术重要性指数,反映手术对整体突发情况风险的贡献权重,表示术中突发情况预期指数。
29、优选的,对所有同时进行的麻醉手术的手术预计时长进行分析后生成手术时长预估不确定性指数的具体步骤如下:
30、收集每台正在进行的麻醉手术的预计时长,设定每台手术的预计时长为 ,其中,表示第i台手术的预计时长;
31、计算每台手术的时长不确定性因子,计算的表达式为:,式中,表示第i台手术的预计时长不确定性因子,表示与第i台手术的时长相关的第p个影响因子,为第p个影响因子的权重,表示每个影响因子对时长不确定性的贡献程度,为第p个影响因子在第i台手术中的波动性系数,为第i台手术固有的复杂性调整系数,用于平衡各手术之间的复杂度差异,n表示影响因子的总数;
32、在计算出所有手术的时长不确定性因子后,综合时长不确定性因子计算整体的手术时长预估不确定性指数,计算的表达式为:,式中,表示手术时长预估不确定性指数,表示第i台的手术优先级权重,表示手术在不确定性评估中的重要性。
33、优选的,基于手术复杂度评估结果,调整实际库存更新策略,具体的步骤如下:
34、将麻醉手术综合复杂度系数与预先设定的麻醉手术综合复杂度系数参考值进行比较,计算复杂度系数偏离度,计算的表达式为:,式中,表示复杂度系数偏离度,表示麻醉手术综合复杂度系数,表示麻醉手术综合复杂度系数参考值;
35、根据复杂度系数偏离度的大小,计算实时库存更新频率调整因子,计算的表达式为:,式中,表示实时库存更新频率调整因子,决定库存更新频率的调整幅度,e为自然指数的底;
36、利用实时库存更新频率调整因子计算新的实际库存更新频率,计算的表达式为:,式中,表示实际库存更新频率,表示当前的实时库存更新频率。
3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38、本发明通过收集每台麻醉手术的预期使用量和实际拿取量,并实时计算耗材富余量,能够准确识别实际耗材需求与备用耗材之间的差异。通过将手术耗材情况划分为高富余耗材库存和正常富余耗材库存,能够精准地识别可能存在的库存误判情况,尤其是在高富余耗材库存的场景下,通过预先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手术复杂度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库存管理不仅依赖于简单的耗材消耗数据,还考虑到了手术的实际复杂度,大幅减少了不必要的补货需求,避免了由于实时更新引发的库存管理混乱,提升了库存管理的精确性和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
39、本发明基于手术复杂度评估结果,能够动态调整实际库存更新策略,特别是在高富余耗材库存场景下,通过下调实时库存更新频率,系统有效地减少了频繁的库存波动,防止资源浪费,同时,在监控库存和手术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进行调整,确保库存更新频率与实际手术复杂度相匹配,这种灵活调整的机制,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手术过程中不可预见的突发情况,确保耗材供应的稳定性和充足性,从而提升了医院在复杂手术环境下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曾睿峰,徐海丽,陈婷婷,蒋淼,吕怡雯,潘介泽,孙彪,钟天昊,方李洁
技术所有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