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性内窥镜专用缝合系统及缝合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软性内窥镜专用缝合系统及缝合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1、经人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不经皮肤切口,而是通过自然腔道(口腔、阴道、尿道、消化道等)向腹腔置入软性内镜,对腹腔疾病进行手术治疗,达到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期、避免伤口感染和腹壁疝、体表无瘢痕等微创要求,相比传统的开腹及具有明显的优势。notes目前最大的局限在于缺乏专用的缝合器械,只能通过金属夹闭合切口,术后会在腹腔遗留金属夹,有可能带来不利影响,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性内窥镜专用缝合系统及缝合操作方法,该缝合系统提供了一套快捷的且实用的缝合操作装置,以辅助操作人员顺利完成手术的缝合操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软性内窥镜专用缝合系统,包括有内镜设备、牵引主体、缝合组件和收线结扎组件;
3、所述内镜设备包括有操作部和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安装在所述操作部上,所述插入管内设有活检孔道;
4、所述牵引主体包括有手柄件、连动管和夹持部,所述手柄件通过所述连动管控制所述夹持部开合,所述收线结扎组件安装在所述插入管的活检孔道入口部,所述夹持部通过活检孔道探出所述插入管头端,夹持所述缝合组件,随行所述插入管,自人体自然腔道到达腹腔手术区域;
5、所述夹持部的钳合面设置为细密网纹状结构。
6、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有安装头、持针钳一、持针钳二、连杆一和连杆二,所述持针钳一和所述持针钳二剪刀式转动连接,并安装在所述安装头上,所述连杆一一端与所述连杆二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持针钳一的尾部和所述持针钳二的尾部铰接;
7、所述手柄件包括有内芯件、固定按压柄和提拉柄,所述提拉柄滑动设于所述固定按压柄上,所述内芯件一端连接所述连杆一与所述连杆二的铰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提拉柄,推拉所述提拉柄通过所述内芯件的连动控制持针钳开合;
8、所述连动管包括有软性外套管、软性内套管、弹簧一和弹簧二,所述软性内套管包套于所述内芯件外并滑动设于所述软性外套管的管内,所述安装头转动安装在所述软性外套管的一端部,所述固定按压柄安装在所述软性外套管的另一端部,所述弹簧一与所述弹簧二旋向相反并相互嵌合成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一端与所述安装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软性内套管的端面连接。
9、优选的,所述持针钳一和所述持针钳二的钳合面设置为细密网纹面状结构。
10、优选的,所述软性外套管靠近所述固定按压柄的一端上贯穿设有操作槽;
11、所述软性内套管靠近所述固定按压柄一端的周面设有糙面段以增大与所述软性外套管管壁的摩擦;
12、所述软性内套管上还有齿纹拨动块,所述齿纹拨动块穿出所述操作槽。
13、优选的,所述缝合组件包括有缝合针和可吸收缝合线;
14、所述缝合针一侧弯曲呈鱼钩状,另一侧为直段且设有穿线孔,直段设置成糙面式,所述可吸收缝合线一端预打结,另一端连接于穿线孔上。
15、优选的,所述收线结扎组件包括有套扎筒、结扎线、引线器和牵引线;
16、所述套扎筒的内壁上设有引导孔;
17、所述结扎线的一端设置有带活扣线圈,所述线圈套在所述套扎筒的外壁上,所述结扎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引导孔引出;
18、所述结扎线活口线圈内所述套扎筒外侧上设置有所述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上设置有触发结,所述触发结抵接套设在所述套扎筒外壁上的所述结扎线;
19、所述引线器将所述结扎线和牵引线从所述内镜设备的活检孔道中引出。
20、优选的,所述活扣直径大于所述引导孔的孔径。
21、优选的,一种缝合操作方法,该缝合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s1:将所述结扎线一端从所述引导孔一端穿入,并从所述引导孔的另一端穿出,将所述结扎线朝向所述引导孔外部的一端上打上带活扣线圈;
23、s2:将牵引线上打上触发结,并将所述牵引线箍套在所述套扎筒上;
24、s3:将带活扣线圈箍套在所述套扎筒的外壁上,并使线圈抵接触发结,将所述引线器从所述内镜设备的活检孔道中伸入并将所述结扎线和牵引线从所述内镜设备的活检孔道中引出;
25、s4:将s3处理好的所述套扎筒安装在所述插入管的下端部,并将所述插入管从人体的自然腔道伸入并抵达腹腔手术区;
26、s5:将所述可吸收缝合线一端预先打上死结,另一端与所述缝合针的穿线孔连接,使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缝合针的直段,并从所述插入管的活检孔道中沿着所述插入管送入,在所述套扎筒的保护下到达腹腔手术区;
27、s6:所述夹持部控制所述缝合针进行单纯的连续缝合,缝合最后,拉动所述夹持部将所述缝合针的弯曲部置于所述套扎筒内,将内镜所述插入管推出体外,在体外利用所述引线器将所述可吸收缝合线从所述内镜设备的活检孔道中引出,内镜所述插入管重新从人体的自然腔道伸入并抵达腹腔手术区,在所述插入管的保护下,利用外力牵拉所述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收紧,其中,上下拨动所述齿纹拨动块能驱使安装头转动;
28、s7:待缝合完成后,拉动所述牵引线以使所述触发结带动所述结扎线从所述套扎筒的外壁上脱出,带活扣线圈自然套在所述可吸收缝合线上,拉动所述结扎线引出活检孔道的一端进行收紧,由于活扣直径大于所述引导孔的孔径,所述引导孔的端面抵住活扣驱使线圈收缩直至结扎线完成对缝合终端的打结;
29、s8:退出所述引线器,并插入剪线剪子将缝合终端的结扎线剪断,并退出剪线剪子;
30、s9:所述夹持部夹紧所述缝合针的直段尾部,拉动所述夹持部直至将所述缝合针的直线尾部端拉入活检孔道中,弯曲段完全进入所述套扎筒内,在所述套扎筒的保护下,拉动所述插入管以从腹腔手术区中退出人体,因所述缝合针的弯曲段完全位于所述套扎筒内,可避免损伤沿途的组织脏器。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2、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性内窥镜专用缝合系统,该系统中所提供的夹持部(即持针钳)的钳合面设置为细密网纹面状结构,网纹状结构相对于传统的齿面结构其能够增加与缝合针表面的摩擦,从而能够稳牢的夹持住缝合针,防止缝合过程中针体在钳口处打滑,影响缝合效率。
33、2.本系统中所提供的夹持部还能控制持针钳的转动(自传),相比于传统的操作过程中,当需要调整的持针器的位置或开口朝向时需要操作人员协调手指、手腕、肘、肩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常规的操作及其麻烦与困难,而且不便于对持针器的控制,同时,调整的幅度多大,对于在狭小的操作环境中来说,针尖容易刺伤到其它部位,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改进的钳头调整的幅度较小,且操作简单,更便于缝合操作的顺利进行。
34、3.该系统所提供的套扎筒进行改进后便于携带各种操作组件进入至指定的操作区域中,如缝合针等,能够减少配件在携带过程中的对人体内部的的刮伤,同时还能便于缝合完成后的扎线的操作。
35、4.本系统所提供缝合针包含直线段和弯曲段,直线段可以完全进入内镜设备的活检孔道中,保证含尖锐末端的弯曲段能完全置于套扎筒内,避免内镜设备插入管进出腹部手术区域的过程中,损伤沿途的组织器官。
36、5.本系统所提供的设备和方法,快捷且实用地解决目前软性内窥镜无法使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口的问题,避免在腹腔内遗留闭合手术切口的金属夹。
技术研发人员:耿焱,李彩兰
技术所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