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5-04-09 13:20:06 148次浏览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框架,设在座椅底座上方并与座椅靠背总成连接;坐盆,供人员乘坐且设为可相对于所述坐垫框架旋转;零重力调节机构,铰接于所述坐盆的前端和所述坐垫框架的前端之间,用于抬升或降低所述坐盆的前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铰接于所述座椅底座和所述坐垫框架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坐垫框架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后端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前连杆和后连杆;所述前连杆的第一端与座椅底座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坐垫框架的前端铰接;所述后连杆的第一端与座椅底座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坐垫框架的后端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后端与所述后连杆铰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包括两个边板、连接于两个所述边板的前端之间的前管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边板的后端之间的后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后端与所述后管铰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包括零重力调节电机、第一丝杆和第一丝杆套,所述零重力调节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套中的一个与所述坐盆的前端铰接,所述零重力调节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套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坐垫框架铰接,所述零重力调节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丝杆以带动所述第一丝杆套在所述第一丝杆上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重力调节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套中的所述另一个与所述前管铰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坐垫框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支架,所述零重力调节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套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铰接,所述零重力调节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套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铰接。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前端间隔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前管上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铰接于两对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两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支架;所述坐盆的两侧均铰接有坐盆前连杆,两个所述坐盆前连杆分别与两个第三安装支架滑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设有长槽,所述坐盆前连杆上设置有销,所述坐盆相对于所述坐垫框架旋转时,所述销在所述长槽内滑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前连杆整体呈弧形,且开口朝向所述前管,当坐盆受到压力时,所述坐盆前连杆压在所述前管上,限制了所述坐盆前连杆相对于所述前管顺时针旋转。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坐垫框架的高度;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前连杆和后连杆;所述前连杆的第一端与座椅底座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坐垫框架的前端铰接;所述后连杆的第一端与座椅底座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坐垫框架的后端铰接,所述后管与所述后连杆和所述边板中的一个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后管与所述后连杆和所述边板中的另一个转动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高度调节电机、第二丝杆和第二丝杆套;所述高度调节电机与所述前管或一所述边板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二丝杆套的末端与所述后连杆的第一端和/或与所述座椅底座铰接,所述高度调节电机驱动所述第二丝杆以带动所述第二丝杆套在所述第二丝杆上移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包括:坐垫框架,设在座椅底座上方并与座椅靠背总成连接;坐盆,供人员乘坐且设为可相对于所述坐垫框架旋转;零重力调节机构,铰接于该坐盆的前端和该坐垫框架的前端之间,用于抬升或降低该坐盆的前端。本发明将零重力调节结构从传统的五连杆受力路径中剥离出来,使得安全带三个固定点的力均不会传递到零重力调节机构上,降低了对锁止机构的锁止强度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倪梦强,张青帝,陈栩,蔡廷勇,王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文档序号 : 【 39999733 】

技术研发人员:倪梦强,张青帝,陈栩,蔡廷勇,王昊
技术所有人: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倪梦强张青帝陈栩蔡廷勇王昊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锂电池活性材料的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