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吐型婴幼儿喂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防吐型婴幼儿喂药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对婴幼儿喂药后,由于婴幼儿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如果受到药物刺激或其他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功能紊乱,如胃肠道平滑肌蠕动障碍等,导致胀气呕吐,其不仅造成了药物浪费,还极大的增加了患儿的不适感,因此,需要借助喂药装置进行辅助。
2、现有技术中的婴幼儿喂药装置大多结构简单,其不便于对患儿的背部进行拍打,无法帮助患儿将胃内的空气排出,防吐效果差,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提出一种防吐型婴幼儿喂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防吐型婴幼儿喂药装置,便于对患儿背部进行拍打,以帮助患儿将胃内的空气排出,提高防吐效果,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2、一种防吐型婴幼儿喂药装置,包括底板、背板和拍背机构,所述底板一端竖直设有所述背板,所述拍背机构包括:
3、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4、拍打板,能与背部接触,且能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及
5、驱动机构,包括转盘、半圆锥柱、顶杆、多组拉簧和电机,所述转盘与所述拍打板平行设置,且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转盘朝向所述拍打板的端部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组尖端朝向所述转盘圆心的所述半圆锥柱,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拍打板上,且一端接触所述转盘朝向所述拍打板的端部,多组所述拉簧连接所述拍打板和所述安装座,所述拍打板移动能使多组所述拉簧伸长,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且输出端连接所述转盘。
6、上述一种防吐型婴幼儿喂药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7、通过使患儿坐在底板上,背靠设在拍打板和背板上保持坐位,然后启动电机使转盘转动,转盘转动带动多组半圆锥柱转动,多组半圆锥柱转动即可依次挤压顶杆使顶杆沿半圆锥柱外表面移动,从而使顶杆带动拍打板远离转盘移动,同时使多组拉簧受拉伸长,当半圆锥柱转动取消对顶杆的挤压时,多组拉簧的反作用力使拍打板反向移动复位,通过多组半圆锥柱转动依次挤压顶杆驱动拍打板往复移动即可对患儿背部进行反复拍打,便于对患儿背部进行拍打,以帮助患儿将胃内的空气排出,提高防吐效果,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背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所述背板一侧开设有贯通的通槽,所述安装座能沿所述底板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通槽内,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且与所述安装座连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能驱动所述安装座滑动。通过调节第一调节组件驱动安装座带动拍打板沿底板高度方向滑动即可调节拍打板的高度,从而便于根据需求调节拍打患儿背部的位置,也便于不同的患儿使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定位杆和第一螺杆;所述通槽顶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竖直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顶端能沿所述底板高度方向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定位杆平行设置,且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一螺杆一端与所述定位杆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螺杆与定位杆螺纹配合即可驱动定位杆向上移动,定位杆向上移动即可通过安装座带动拍打板向上移动,通过反向转动第一螺杆与定位杆螺纹配合即可驱动定位杆向下移动,定位杆向下移动即可通过安装座带动拍打板向下移动,调节拍打板的高度方便,且停止转动第一螺杆与定位杆螺纹配合即可对安装座进行固定,从而对拍打板进行固定,拍打板移动后的固定方便。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延伸板,所述通槽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收纳槽,两组所述延伸板分别穿设在两组所述收纳槽内。当安装座移动调节拍打板的高度时,安装座带动两组延伸板在两组收纳槽内滑动,两组延伸板滑动能始终遮挡安装座与通槽之间的间隙,当背靠设在背板上时,延伸板可对背部进行辅助支撑,且避免镂空部分对背部造成不适,提高装置使用的舒适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一侧开设有贯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拍打板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两组所述限位块能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两组所述限位槽内,多组所述拉簧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限位块上,多组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拍打板的端侧连接。通过设置限位块与限位槽配合可提高拍打板移动时的稳定性,拉簧连接限位块与限位槽可提高结构的紧凑性,减小拉簧的占用空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螺杆和第一导向块,所述拍打板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块能沿所述转盘径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二螺杆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导向块螺纹连接,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块上。通过转动第二螺杆与第一导向块螺纹配合即可驱动第一导向块带动顶杆沿转盘径向滑动,当顶杆沿转盘径向滑动远离转盘圆心时,顶杆沿半圆锥柱大端移动,此时,半圆锥柱挤压顶杆即可增大顶杆带动拍打板的移动长度,反之,当顶杆沿转盘径向滑动靠近转盘圆心时,顶杆沿半圆锥柱小端移动,此时,半圆锥柱挤压顶杆即可减小顶杆带动拍打板的移动长度,从而通过调节顶杆的位置即可调节拍打板往复移动的距离,通过调节拍打板往复移动的距离即可调节拍打板拍打患儿背部的力度,便于根据患儿需求调节背部拍打力度,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同时,停止转动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与第一导向块螺纹配合即可对第一导向块进行固定,第一导向块移动后的固定方便。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螺杆和第二导向块,所述转盘朝向所述拍打板的端部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多组第二导向槽,多组所述半圆锥柱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导向块,多组所述第二导向块均能沿所述转盘轴向滑动设置在多组所述第二导向槽内,以使所述半圆锥柱能收纳至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所述第三螺杆与所述转盘轴线平行设置,且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三螺杆一端与所述半圆锥柱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三螺杆与半圆锥柱螺纹配合驱动半圆锥柱移动使半圆锥柱收纳至第二导向槽内,此时,第二导向槽内半圆锥柱无法挤压顶杆,从而减少转盘转动一圈挤压顶杆的半圆锥柱的组数,进而降低拍打板往复拍打患儿背部的频率,反之,反向转动第三螺杆与半圆锥柱螺纹配合驱动半圆锥柱反向移动使半圆锥柱从第二导向槽内伸出,此时,即可增加转盘转动一圈挤压顶杆的半圆锥柱的组数,进而增加拍打板往复拍打患儿背部的频率,便于根据患儿需求调节背部拍打频率,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同时,停止转动第三螺杆,第三螺杆与半圆锥柱螺纹配合即可对半圆锥柱进行固定,半圆锥柱移动后的固定方便。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蜗杆、第一蜗轮和第一铰接轴,所述背板底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沿所述底板宽度方向设置,且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以使所述背板具有相对所述底板竖直的第一状态和所述背板相对所述底板水平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蜗轮同轴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铰接轴上,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通过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蜗杆转动,第一蜗杆转动与第一蜗轮啮合驱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转动带动第一铰接轴转动,第一铰接轴转动带动背板转动,当背板转动相对底板水平时,可减小装置的占用空间,便于装置的收纳存放。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第二铰接轴和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防护板与所述背板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拍打板两端,两组所述防护板的相对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沿所述底板高度方向设置,且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两组所述第二铰接轴顶端均同轴设置有所述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二转轴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蜗杆,两组所述第二蜗杆旋向相反,两组所述第二蜗杆分别与两组所述第二蜗轮啮合。通过转动第二转轴带动两组第二蜗杆转动,两组第二蜗杆转动与两组第二蜗轮啮合即可驱动两组第二铰接轴相反转动,两组第二铰接轴相反转动即可带动两组防护板背离端合拢转动,从而使两组防护板对患儿身体两侧进行拦挡,避免患儿靠设在背板上时,身体倾斜,提高患儿保持坐姿的稳定性,防止患儿产生向侧面倾倒的现象,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顶面和所述拍打板远离所述安装座的端面均设置有软垫。通过设置软垫可提高患儿使用装置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君,朱恋,张黎,李艳,朱丹,李美婷,李杨
技术所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