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2025-02-15 11:20:06 261次浏览
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背景技术:

1、最近,使用电池的电子装置(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和电动车辆)的快速发展已经导致对具有相对高容量和较轻重量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的惊人的增加。例如,因为可再充电锂电池具有轻重量和高能量密度,所以可再充电锂电池最近作为用于便携式装置的驱动电源已经引起了关注。因此,正在积极地进行改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性能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实施例涉及表现出改善的高倍率特性的负极活性物质。

2、一些实施例涉及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3、实施例可以通过提供包括第一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来实现,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天然石墨的三次颗粒,二次颗粒在天然石墨的三次颗粒中团聚。一次颗粒在二次颗粒中团聚并球化。人造石墨定位在一次颗粒的表面和二次颗粒的表面上。非晶碳涂覆层围绕天然石墨的三次颗粒。负极活性物质还包括第二活性物质,第二活性物质包括具有约2至约100的长宽比的碳类材料。

4、实施例可以通过提供包括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正电极和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来实现。

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性物质的长宽比可以为约2至约50。

6、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负极活性物质的总100wt%,第二活性物质的量可以为约10重量百分比(wt%)至约30wt%。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性物质可以包括人造石墨。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性物质可以具有约40μm至约120μm的长轴的平均长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负极活性物质中,基于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面积100%,第二活性物质的面积比可以为约10%至约40%。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石墨可以是片状天然石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物质具有约40至约90的取向指数。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具有约1.5ml/g至约3ml/g的汞累积孔体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性物质可以具有棒形状。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活性物质中,基于第一活性物质的总100wt%,非晶碳涂覆层的量可以为约0.01wt%至约5wt%。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活性物质中,人造石墨的量可以为第一活性物质的总100wt%的约9wt%至约16.5wt%。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活性物质中,基于第一活性物质的总100wt%,天然石墨的量可以为约78.5wt%至约89wt%。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性物质可以具有约0.8g/cc至约1.1g/cc的振实密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晶碳涂覆层可以包括软碳、硬碳、中间相沥青碳化物、烧制焦炭、烘烤焦炭和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9、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表现出优异的循环寿命特性和减小的体积膨胀特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所述长宽比为2至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100wt%,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量为10wt%至3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包括人造石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具有40μm至120μm的长轴的平均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中,基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面积100%,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面积比为10%至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天然石墨是片状天然石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具有40至90的取向指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具有1.5ml/g至3ml/g的汞累积孔体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具有棒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中,基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总100wt%,所述非晶碳涂覆层的量为0.01wt%至5wt%。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中,所述人造石墨的量为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总100wt%的9wt%至16.5wt%。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中,基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总100wt%,所述天然石墨的量为78.5wt%至89wt%。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具有0.8g/cc至1.1g/cc的振实密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非晶碳涂覆层包括软碳、硬碳、中间相沥青碳化物、烧制焦炭和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6.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


技术总结
提供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活性物质,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天然石墨的三次颗粒,二次颗粒在天然石墨的三次颗粒中团聚。一次颗粒在二次颗粒中团聚并球化。人造石墨定位在一次颗粒的表面和二次颗粒的表面上。非晶碳涂覆层围绕天然石墨的三次颗粒。此外,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二活性物质,第二活性物质包括具有约2至约100的长宽比的碳类材料。

技术研发人员:崔希瑄,金德炫,车有琳,金娜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星SDI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文档序号 : 【 40001392 】

技术研发人员:崔希瑄,金德炫,车有琳,金娜涞
技术所有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崔希瑄金德炫车有琳金娜涞三星SDI株式会社
阻尼力形成构件和包括阻尼力形成构件的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使用可振动工具对热塑性塑料的超声和振动焊接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