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其他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用于地下水反渗的疏排泄压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5-04-28 17:20:01 228次浏览
一种用于地下水反渗的疏排泄压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水反渗的疏排泄压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各种极端天气频发(如强降雨、降雪等),尤其是局部、偶发性的强降水对现有房屋工程建筑的侵害,以及-些年久房屋、排水性功能不足的楼栋等,因强降水的原因导致地下水剧增,地下水压力巨大,进而频繁出现地下水从地面反涌、反渗的情形;例如楼栋地下停车场、各种配电、水务室等,一旦遇到极端天气,降水直接从地底向上反渗,导致地面鼓起、开裂、渗水,地下水压力大将直接影响楼栋的结构安全;

2、为此,现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一般采用抗浮锚杆或抗拔桩进行处理,通过局部打入抗浮锚杆,将抗浮锚杆两端分别固定在更深的地底与鼓凸漏水的地面,以此拉住鼓凸的地面,使得此局部区域具有一定的拉力,进而来对抗水压力;此方式虽能解决现有局部鼓起、渗水的问题,但仍存在不足:例如(1)抗浮锚杆需要开设很深的孔洞(至少要打入地下(土层)3-5米深),由于抗浮锚杆直径很小,一般开设细长孔,这种细长孔开设难度大,且位于地下的一端本身又承受水压力冲击,故此端难以稳固,整个施工难度大,更重要的是此方式是以加固的方式,水压力仍无法进行排解,打入抗浮锚杆处虽提升了拉力,但其他地方仍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上述方式仅为治标不治本的方案;而且,一个大面积的场地,需要打入诸多根锚杆才行,施工难度与成本高;而且过一段时间后,其他没有打入锚杆的位置又会因水压力冲击而出现鼓突、开裂情况,甚至使水压力移动至墙面处,挤压墙体破裂等,对楼栋的结构产生严重地安全隐患。

3、故,急需一种能够稳定结构、快速排泄地下水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水反渗的疏排泄压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易实现且成本低,解决现有地面因极端而水量猛增后顶起或顶破地面,地下水无法排出,只能通过抗浮锚杆的方式增加地下对地面的拉力来对抗水压力,无法消除或疏排地下水压力,影响整个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的问题。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地下水反渗的疏排泄压结构,所述疏排泄压结构包括:

4、泄压组件,其插设固定于夯土层;所述泄压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连为一体的导流管及泄压座,所述泄压座置于夯土层内,并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导流管一端与位于夯土层的泄压座连通,另一端伸出地面,用以释放夯土层的地下水压力;

5、排水组件,其铺设于地面;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疏水管组及若干承压板;所述疏水管组用于连接导流管与集水井;所述疏水管组包括若干个接口件与排水件,所述接口件分别与导流管上外露于地面的一端、排水件装接;各所述排水件连通各个集水井,以使地下水分流至集水井;所述承压板沿地面平铺,且导通排水件侧部,以使承压板处的地下渗水进入排水件;

6、土工布层,其用于包覆泄压座、排水件、以及铺设于承压板上;

7、碎石层,其铺设在土工布层上,且所述碎石层上还设有混凝土层。

8、进一步地,所述泄压座的截面形状呈锥状设置,且周壁与底壁分别开设若干个所述进水口。

9、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止水挡片,以限制所述泄压组件在夯土层内上下运动。

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水件包括若干个截面呈s状的板体,各板体堆叠设置且相邻两板体之间形成排水通道,并将堆叠后的各个板体的端部一同装入接口件。

11、进一步地,所述排水件呈网格式排布,且各排水件围合成供承压板铺设的区域,以使所述承压板的至少两个侧面导通排水件。

12、进一步地,各所述承压板分别包括一体成型的受压面与若干个支撑体,各所述支撑体间隔地连续排列且形成供地下水流通的间隔部,以使地下水流向排水件侧部。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中空设置,且截面形状呈倒锥状。

14、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压力传感器,其装设于泄压座内,以用于监测地下水压力。

15、一种疏排泄压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基于所述的疏排泄压结构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16、步骤一:清理现有地面面层,并确认具体渗漏点和/或裂缝点;

17、步骤二:对应在渗漏点、裂缝点或人为设置的位置上进行勘测,并从地面向下至夯土层打孔,其打孔直径不小于200mm、深度不小于250mm;

18、步骤三:在倒锥状的泄压座外周包覆上滤水用的土工布层,并固定装入用于检测水压力的传感器;

19、步骤四:在与所述泄压座连为一体的导流管一端装设上接口件,并使其置于地面;将泄压座置于夯土层后,填入碎石层于土工布层外周,再回填土至孔中,以压紧止水挡片;所述接口件上形成至少两个出水端;

20、步骤五:将各个s型板体堆叠排布呈排水件,且形成若干供地下水沿轴向流动的排水通道;堆叠后通过土工布层包覆,并将各排水件一端承插至所述接口件的出水端,另一端接入集水井或其他接口件的出水端,以使各所述排水件呈网格排布;

21、步骤六:将各个承压板拼接并封堵后,平铺至由各排水件围合而成的区域,使各个支撑体位于地面,且地下水位于受压面下方;各所述承压板相互导通,且与排水件侧部相连;

22、步骤七:将土工布层平铺于排水板、接口件及承压板上方;

23、步骤八:于土工布层上铺设碎石层;

24、步骤九:于碎石层上再铺设上土工布层、钢筋层后,再浇注上混凝土层。

25、进一步地,步骤六中:各所述承压板分别通过卡扣式相互搭接形成一密封的承压面,以使漏出的地下水于承压板下方流动,并进入各排水板排出。

26、进一步地,所述接口件、排水板及承压板的外侧面分别通过射钉限位装设,以使接口件、排水板及承压板固定于地面。

27、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水反渗的疏排泄压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易实现且成本低;打破传统只能增加抗浮锚杆的方式来解决地面鼓突、开裂、渗水的限制,采用一体化疏水系统,将地下水(尤其是因极端天气而引起地下水量猛增的地下水)快速、有效的分排至各个集水井,消除地下水压力,属于治标又治本的主动抗浮防渗措施;本发明采用泄压组件导入至夯土层,使得地下水直接从泄压座与导流管引至地面,并通过排水件引入到各个集水井;需说明的是,原有的集水井因高度不平,导致地下水无法流向一些高度较高集水井,这类集水井无法起到排水作用,而本发明排水件铺设后调整高度差,能够使各个集水井很好的起到分水、排水作用;不仅如此,承压板可以起到很好的承重作用,即便有地下水渗透,水位高度低于承压板皆可以进入排水件侧部,而地下水激增的情况下,又可通过排水件内部快速排至各个集水井,从根源上对地下水进行压力释放、疏导、排水及泄压,降低地下水对地面的水浮力。

29、(2)本发明的泄压座设置呈锥状,且周壁与底壁分别开设有若干进水口,使得经碎石层与土工布过滤的地下水能够顺畅的进入泄压座,尤其是锥状设计,避免激增的地下水所产生的瞬间水压力冲击泄压座外周壁,起到很好的缓压作用以及引导地下水顺畅进入泄压座内。

30、(3)本发明还在泄压组件的导流管上设置环设一止水挡片,回填至导流管外周的土质有效压制止水挡片,使的整个泄压组件不会向上位移,同时地下水也不易沿导流管管壁上浮,起到很好的承压、抗浮的作用。

31、(4)本发明的排水件由若干截面呈s状的板体堆叠而成,不仅能够快速排水,且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亦不易变形,不易减小过排水面积;此外,s状的板体侧面也能够进行引排水,当水位急速剧增时,侧面也能够接纳流动在各承压板之间的地下水,进一步引流排出。

32、(5)本发明排水件呈网格排布且形成供承压板铺设的区域,使得承压板上各个支撑体之间的间隔部皆能够与排水件连通,使得排水更有效,且承压能力更佳,也更容易将地下水输送至集水井。

33、(7)本发明将支撑体设置呈倒锥状,其不仅承载能力佳(承受至少5吨以上的重力),间隔部的空间更大,如此引排效果更佳,再采用射钉固定,整个结构稳固、承压效果好。

34、(8)本发明还设置压力传感器并装上在泄压座内,能够实时或按人为设定时间节点监测地下水的压力,智能化地监控着地下水的状态,以便于采取各种应急措施。

文档序号 : 【 40049441 】

技术研发人员:黄逸飞,赵敬淑
技术所有人:福建省恒通科新地下排水工程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黄逸飞赵敬淑福建省恒通科新地下排水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内部结构加工用绝缘纸自动插入机的制作方法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