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其他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膨大弯颈孢O1-SF-04630及其防治小菜蛾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5-03-20 15:20:06 369次浏览
膨大弯颈孢O1-SF-04630及其防治小菜蛾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膨大弯颈孢o1-sf-04630及其防治小菜蛾的应用。


背景技术:

1、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属鳞翅目(lepidoptera)菜蛾科(plutellidae)是一种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的迁移性害虫,也是十字花科蔬菜的毁灭性害虫。随着广谱性杀虫剂的使用,天敌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同时小菜蛾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使小菜蛾的危害更为严重,且防治更加困难,因此寻求绿色可持续的防治产品成为迫切需求。真菌生防产品绿色环保,对人畜无害,且能在虫群中形成流行病,是当前绿色防控政策下着力推广的防治措施。对小菜蛾防治效果较好的生防真菌杀虫剂主要白僵菌(beauveria.sp)、绿僵菌(metarhizium.sp)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sp)等。目前尚未有弯颈霉属真菌对小菜蛾毒力的相关报道。

2、弯颈霉属真菌既可作为腐生菌存在,也可作为昆虫病原体存在。已从土壤以及鞘翅目(鞘翅科)、鳞翅目(夜蛾科)、双翅目(蜂科、蜂科、花蜂科)和膜翅目(绢蜂科、蚁科)昆虫中分离出该属真菌。截至2020年国际真菌名录数据库中记录弯颈霉属真菌有43种,其中膨大弯颈霉是弯颈霉属真菌的模式菌,也是免疫抑制药物环孢菌素(cyclosporins)的生产菌。该真菌大部分的研究与其次生代谢物的产生以及产量有关,环孢素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另外,其他次生代谢物像大团囊素(ophiocordin,蛋白酶强抑制剂)、线肽素(efrapeptin)、阿霉素(aphidicolin)、衣霉霉素(chlamydosporol)等也被研究探讨,但其真菌本身对昆虫致病能力极少被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膨大弯颈霉(tolypocladiuminflatum)菌株。

2、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菌株在防治小菜蛾中的应用。

3、根据本发明的膨大弯颈孢o1-sf-04630(tolypocladiuminflatum o1-sf-04630)菌株,是通过土壤中分离纯化得来,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膨大弯颈霉(tolypocladiuminflatum),2024年05月29日已经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1094。

4、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膨大弯颈孢o1-sf-04630(tolypocladiuminflatum o1-sf-04630)在防治小菜蛾上的应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膨大弯颈霉o1-sf-04630制成微生物杀虫剂,用于防治小菜蛾。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6、(1)本发明对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获得的菌株o1-sf-04630为柱膨大弯颈霉tolypocladiuminflatum;其次申请人还测定了该菌株的产孢能力以及对45℃高温和紫外的耐受性。

7、(2)本发明首次检测了膨大弯颈霉对小菜蛾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该菌株有较高的致病力,可以有效杀死小菜蛾。

8、(3)本发明的膨大弯颈孢o1-sf-04630(tolypocladiuminflatum o1-sf-04630)是一株在小菜蛾上具有潜在意义的生物防治菌株,可开发成微生物杀虫剂,为小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生防材料。



技术特征:

1.膨大弯颈孢o1-sf-04630菌株(tolypocladiuminflatum o1-sf-04630),其特征在于,所述膨大弯颈孢o1-sf-04630菌株(tolypocladiuminflatum o1-sf-04630)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1094。

2.权利要求1所述膨大弯颈孢o1-sf-04630菌株(tolypocladiuminflatum o1-sf-04630)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大弯颈孢o1-sf-04630菌株(tolypocladiuminflatum o1-sf-04630)用于防治小菜蛾。

4.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膨大弯颈孢o1-sf-04630菌株(tolypocladiuminflatum o1-sf-04630)的菌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膨大弯颈孢O1‑SF‑04630及其防治小菜蛾的应用。所述膨大弯颈孢O1‑SF‑04630菌株(Tolypocladium inflatum O1‑SF‑04630)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1094。经研究证实该菌株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具有开发为生物防治制剂的潜能,可应用于对小菜蛾害虫的防治。

技术研发人员:蔡霓,王开梅,张志刚,刘芳,方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8
文档序号 : 【 40051682 】

技术研发人员:蔡霓,王开梅,张志刚,刘芳,方伟
技术所有人: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蔡霓王开梅张志刚刘芳方伟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储能设备的控制架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列车车厢用加热器的安全保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