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5-03-25 11:40:01 421次浏览
一种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混合动力结构,具体是一种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1、摩托车作为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的交通工具,‌在巡逻、‌客货运输及体育运动中广泛应用,但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传统的单一燃料摩托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效、环保、节能的要求;

2、传统的摩托车主要依赖内燃机作为动力来源,这种动力系统虽然技术成熟,但缺乏多样化的动力输出方式,且在行驶过程中油耗较高,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由于燃油消耗快,传统燃油摩托车的续航能力相对较差,无法满足长途行驶的需求,‌因此,‌设计一种新型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包括:

4、摩托车轮;

5、驱动模组一;设置在摩托车轮的正上方;

6、驱动模组二;设置在摩托车轮上方,位于摩托车轮和驱动模组一之间。

7、进一步在于:所述摩托车轮包括:

8、轮毂,内部转动连接有轮轴;

9、辐条,数量有若干个,等角度固定连接在轮毂的外壁;

10、轮圈,内壁与若干个辐条的外端固定连接;

11、轮胎,套接固定在轮圈的外壁。

12、进一步在于:所述轮毂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壁套接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壁套接安装有链轮。

13、优选的:所述辐条的内弧面位于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摩擦槽。

14、进一步在于:所述驱动模组一包括:

15、门形壳架,顶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槽孔,其中一个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其中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模块;

16、双轴电机,固定连接在门形壳架的顶面,两端的输出轴分别传动有变速箱一,两个所述变速箱一的外壁分别与两个槽孔内壁插接固定,两个所述变速箱一的底端均传动有齿轮一;

17、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有蜗杆。

18、优选的:所述门形壳架的两个内侧壁均对称开设有滑槽。

19、进一步在于:所述辅助模块包括:

20、连接板,与轮轴的外壁套接固定,顶端与门形壳架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侧壁设置有电磁铁;

21、金属环,设置在链轮与连接板之间,与轮轴的外壁滑动套接;

22、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金属环的侧壁固定连接;

23、塞柱,滑动套接在轮轴的外壁,侧壁与金属环的另一个侧壁转动连接。

24、进一步在于:所述驱动模组二包括:

25、摆动架,所述摆动架的两个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分别与门形壳架的两个内侧壁转动连接;

26、变速箱二,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变速箱二分别与摆动架的两个外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变速箱二的顶端的输出轴均传动连接有齿轮二,两个所述变速箱二的底端的输出轴均贯穿摆动架传动连接有轮子一;

27、变速箱三,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变速箱三分别与摆动架的两个外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变速箱三的顶端的输出轴均传动连接有齿轮三,两个所述变速箱三的底端的输出轴均贯穿摆动架传动连接有轮子二。

28、进一步在于:其中一个靠近伺服电机的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套接固定有不完整蜗轮,所述不完整蜗轮和蜗杆啮合传动。

29、进一步在于:所述摆动架的两个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滑动连接。

3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的操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2、1、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顺时针传动于蜗杆,使蜗杆旋转,从而与不完整蜗轮啮合,使得不完整蜗轮带动整个摆动架进行以转动轴为轴心发生偏转,最后使变速箱二向上偏转而变速箱三向下偏转,使得摆动架两侧的齿轮二分别与两个齿轮一贴靠卡合,而轮子一也与辐条内弧面的摩擦槽贴靠,此时启动双轴电机,使双轴电机的两端的电机轴分别传动于两个变速箱一,使得两个齿轮一分别与两个齿轮二啮合传动,使得轮子一因传动而旋转与辐条上的摩擦槽接触,在起步和加速时为摩托车轮提供额外的动力支持,‌辅助发动机工作,‌从而减少发动机的负荷,有助于降低油耗,‌提升整体能效‌辅助马达则作为辅助动力源,在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逆时针传动于蜗杆,使得蜗杆与不完整蜗轮啮合传动,使得不完整蜗轮带动整个摆动架偏转,此时变速箱三向上偏转而变速箱二向下偏转,使得齿轮三与齿轮一贴靠卡接,轮子二与辐条上的摩擦槽贴靠接触,使得‌当摩托车减速或刹车时,‌电动机还能回收能量为电池充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2、通过启动连接板上的电磁铁,使电磁铁吸附金属环,从而使复位弹簧收缩,使塞柱不再与套管、轴承和链轮完美契合,可使得切断链传动,避免低挡位时运行阻力过大以及减速时能量的损耗,关闭电磁铁,可使得复位弹簧恢复原样,从而推动金属环,使塞柱继续与套管、轴承和链轮相契合,恢复链传动。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摩托车轮(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轮毂(11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套管(114),套管(114)的外壁套接安装有轴承(115),轴承(115)的外壁套接安装有链轮(1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辐条(111)的内弧面位于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摩擦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模组一(20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门形壳架(210)的两个内侧壁均对称开设有滑槽(2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模块(400)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模组二(30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靠近伺服电机(230)的转动轴(312)的外壁套接固定有不完整蜗轮(313),不完整蜗轮(313)和蜗杆(231)啮合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摆动架(310)的两个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滑杆(311),两个滑杆(31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211)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混合动力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摩托车电油互补驱动结构,包括:摩托车轮;驱动模组一;设置在摩托车轮的正上方;驱动模组二;设置在摩托车轮上方,位于摩托车轮和驱动模组一之间。本发明中,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顺时针或逆时针传动于蜗杆,可使得能够提供额外的动力支持,减少发动机的负荷,降低油耗或回收能量为电池充电,‌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启动连接板上的电磁铁,使电磁铁吸附金属环,从而使复位弹簧收缩,使塞柱不再与套管、轴承和链轮完美契合,可使得切断链传动,避免低档位时运行阻力过大以及减速时能量的损耗,关闭电磁铁,可使得复位弹簧恢复原样,恢复链传动。

技术研发人员:胡仁兴,干乐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绿驹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文档序号 : 【 40000527 】

技术研发人员:胡仁兴,干乐从
技术所有人:浙江绿驹车业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胡仁兴干乐从浙江绿驹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钢结构连廊模块化的建造设计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副翼振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