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护理胸腔管道固定支架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心胸外科护理胸腔管道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1、在心胸外科领域,胸腔手术后的患者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其中胸腔管道的固定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胸腔管道,如引流管、导尿管等,不仅承载着排除积液、监测病情的重要功能,其固定方式的合理性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舒适度、康复速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例如公开号为:cn218871033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护理胸腔管道固定支架,该专利通过使移动块移动并带动夹具移动调节其的位置,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胸腔位置距离调节。
2、诸如此类的管道固定支架,通常只能提供简单的固定功能,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3、首先,上述专利中的支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高度和角度的调节需求,但其主体结构主要采用硬质材质制成,这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复杂医疗场景下,无法根据患者的具体体位、手术或治疗需求来任意弯曲或调整管道的固定路径。
4、其次,对于管道固定点的调整,现有技术往往局限于固定位置的微调或简单的旋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任意调整和旋转。这种局限性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操作的难度,还可能因固定不牢或调整不当而导致管道脱落、扭曲等安全隐患,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5、再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患者状态的实时监测已成为现代医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的医疗支架大多仅具备物理支撑功能,缺乏对患者体液状态和身体状态的实时监测能力,如果能在排出液体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液体或患者身体的异样,则能快速的进行抢救和治疗。这种信息缺失使得医护人员难以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可能延误治疗时机或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胸外科护理胸腔管道固定支架,能够根据需求调整装置的高度和朝向,还能调整管道固定的位置,以及定位的路径和管道固定时的朝向,并能随意控制装置移动或固定,并且能在胸腔管道使用的过程中,及时检测胸腔液体排出的情况,并实时监测患者身体状况,以提高安全性。
2、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心胸外科护理胸腔管道固定支架,包括支杆,所述支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套管;
4、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杆底部的移动组件,所述支杆的内腔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设置有旋转组件;
5、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旋转组件顶部的折弯组件,所述折弯组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夹持组件;
6、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旋转组件和套管上;
7、其中,胸腔管道被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时,所述定位组件沿折弯组件滑动,调整夹持组件的位置,所述折弯组件用于改变定位组件的路径和方位;
8、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胸腔管道内的液体和患者身体,所述移动组件用于控制装置的移动或固定。
9、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杆底部的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腿的底面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活动插接在万向轮的顶部,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滑动连接在支腿的顶部,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支腿的内腔顶部,所述支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磁吸板。
10、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支杆内腔的升降杆,所述支杆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部螺纹连接在升降杆的内腔,所述丝杆的底部外圈固定连接有齿圈,所述支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齿轮杆,所述齿轮杆的齿轮部分伸入支杆啮合在齿圈的外圈,所述齿轮杆位于支杆外侧的部分开设有螺纹槽,且槽内螺纹连接有螺母。
11、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升降杆顶部的轴心管,所述轴心管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轴心管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圆柱杆,所述圆柱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在轴心管的内腔,所述转动架的底部外圈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圆柱杆活动插接在凹槽内。
12、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折弯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架右侧的软胶条,所述转动架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固定连接在软胶条的内腔顶部,所述软胶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盖板。
13、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软胶条内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摩擦板,所述滑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滑块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倾斜面接触连接在摩擦板的底部,所述推杆的中段外圈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的内腔中部,所述推杆位于滑块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滑动连接在滑块的内腔。
14、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滑块底部的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外圈均匀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滑块的中部螺纹连接有定位栓,所述定位栓接触连接在定位槽内,所述转盘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夹持杆。
15、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架顶部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多组线卡,所述线卡内卡接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一端与显示器电性连接,另一端则电性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传感头,所述接触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线夹,所述显示器的左侧电性连接有弹簧线,所述弹簧线的底部电性连接有ph检测头,所述ph检测头固定连接在套管的内腔。
16、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传感头内集成有压强传感器、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17、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万向轮的顶部也设置有磁吸板,且万向轮上的磁吸板与支腿上的磁吸板相对设置。
18、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9、本发明的移动组件、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装置的高度和朝向,并能随意控制装置移动或固定,常规状态下,移动组件的支撑部分将支杆固定住,需要移动时,将移动组件的滚动部分向下转,使滚动部分接触地表,来辅助装置进行移动,调整高度时,只需转动升降组件的驱动部分,带动升降组件的起落部分进行升降调整高度,同时旋转也可推动旋转组件进行定位旋转,从而提高装置的适用性和多样性;
20、本发明的固定组件,可根据需求调整管道固定的位置,并能随意调整定位的路径,调整管道固定时的朝向,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在进行管道的固定时,可根据需求将管道固定的路径进行折弯,以根据需求来定制需要的固定路径,紧接着移动定位组件,并将其定位在需要的位置上,随后将胸腔管道放入夹持组件的中心,并被夹持组件的夹持部分进行夹持固定,同时旋转夹持组件的主体部分,调整管道的朝向,并在调整完成后进行固定,以实现胸腔管道的多样化固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装置的适用性;
21、本发明的检测组件和套管,可及时检测胸腔液体排出的情况,并实时监测患者身体状况,以提高安全性,在进行胸腔管道搭建的过程中,将管道接入套管的出入口,并将检测组件的贴肤部分固定在管道尽头,且与患者的体表接触,此时贴肤部分会检测患者的体温以及胸腔的压强,同时胸腔内的液体排出时,也会通过套管进行观察和检测,方便及时发现不良情况,提高救治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阿红,韩小荣,贠俊茹,菅利华,刘静,王娟
技术所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