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光固化3D打印生物陶瓷骨软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5-04-05 17:00:06 63次浏览

技术特征:

1.光固化3d打印生物陶瓷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软骨支架包括由相同材料形成的软骨修复层和软骨下骨修复层,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径为600 ~ 80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径为400 ~ 60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径为100 ~ 30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软骨修复层的多孔结构的孔壁厚度为100-300μ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软骨下骨修复层的多孔结构的孔壁厚度为200-400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软骨支架整体呈圆台形,其中软骨修复层形成圆台的上部,软骨下骨修复层形成圆台的下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的锥度为1:100~1:2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骨修复层以垂直孔结构为主,与软骨细胞排列一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骨修复层还设有侧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骨修复层的孔隙率为 50%-8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骨下骨修复层的孔隙率为40%-60%。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骨修复层和所述软骨下骨修复层的孔壁经过圆角处理或者倒角处理。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形成软骨修复层和软骨下骨修复层的光固化3d打印浆料包括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形成软骨修复层和软骨下骨修复层的光固化3d打印浆料的固相体积分数为40% ~ 58%。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骨软骨支架,其特征在于:形成软骨修复层和软骨下骨修复层的光固化3d打印浆料的粘度为400~8580mp·s。

17.光固化3d打印生物陶瓷骨软骨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末包括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浆料中的固相体积分数为40% ~ 58%。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浆料的粘度为400~8580mp·s。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径为600 ~ 800μm。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径为400 ~ 600μm。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径为100 ~ 300μm。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骨软骨支架整体呈圆台形,其中软骨修复层形成圆台的上部,软骨下骨修复层形成圆台的下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的锥度为1:100~1:2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固化3D打印生物陶瓷骨软骨支架,涉及组织修复材料技术领域,该支架包括由相同材料形成的软骨修复层和软骨下骨修复层,软骨修复层具有第一孔径的多孔结构,第一孔径为100‑1000μm,下骨修复层具有第二孔径的多孔结构,第二孔径为300‑1000μm,软骨修复层与下骨修复层在交界处相互交错形成具有第三孔径的孔隙结构,第三孔径为50‑300μm;第三孔径小于第一孔径和第二孔径。本发明的骨软骨支架既能保证骨髓血携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向软骨缺损部位渗透,同时能阻碍下骨修复层的血管侵袭,防止软骨层钙化;下骨修复层在修复过程中对软骨层的修复提供足够的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杲辰,陈维明,李航,杨旭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诺一迈尔(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文档序号 : 【 40240014 】

技术研发人员:杲辰,陈维明,李航,杨旭霞
技术所有人:诺一迈尔(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杲辰陈维明李航杨旭霞诺一迈尔(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红花舒筋活络黑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能够切换模式的手臂与手指训练装置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