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隐形矫治器组件、矫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口腔医学,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隐形矫治器组件、矫治方法。
背景技术:
1、儿童青少年突面畸形(骨性ii类错牙合畸形)是我国高发的面部畸形,其中高角生长型(骨性ii类高角型)的患儿是目前口腔正畸治疗的难点。遗传因素和鼻咽气道阻塞性疾病均会形成高角型突面畸形,随着腺样体肥大等鼻咽气道阻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高角型青少年突面畸形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针对这类骨性ii类高角青少年的治疗方式有主要有activator、twin-block等传统功能矫治器、隐形前导功能矫治(时代天使公司的a6前导牙合板,隐适美公司的ma前导侧翼等)。
2、activator、twin-block等传统功能矫治器采用塑料基托将下颌牙卡在前伸位置,从而引导下颌骨向前发育。由于限制下颌骨后退的塑料基托位于牙齿咬合面,必须满足足够的厚度,才能起到稳定的锁扣作用,这类矫治器不仅在矢状向刺激下颌骨生长,在垂直向上也伴随下颌体和升支的长度增加。对于骨性ii类低角型青少年,矫治器带来的垂直向生长刺激是有利的,因而几乎无副作用,矫治效果好。而高角患者已经存在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情况,传统矫治器带来的垂直向生长刺激是有害的,而且高角患者比低角、均角患者更容易受到垂直向生长刺激的影响,因此,传统的下颌前导治疗对高角青少年生长改良的效果较差。另一方面,传统功能矫治器的固位依赖于稳定不变的牙齿位置,因此在刺激下颌骨生长的矫治过程中不能同时调整牙齿位置。由于下颌骨和下颌牙齿同时向前生长,因而患儿在矫治期间存在后牙咬合不上(专业名词为:开牙合)、影响咀嚼的情况,这种情况要持续一年直到功能矫治结束、固定矫治开始。也正是因为传统功能矫治器戴用期间无法调整牙齿位置,总矫治时间延长。
3、目前现有的隐形前导功能矫治器的设计理念与传统功能矫治器相同,通过垂直向打开咬合并将下牙及颌骨限制在前伸位,从矢状向和垂直向刺激下颌骨生长。用于引导下颌前伸的牙合垫主要位于前磨牙区(也有隐适美公司的侧翼位于前磨牙及磨牙颊侧),现有的各类型隐形前导矫治器在磨牙区均是上下牙不接触的状态,很容易发生牙齿及颌骨垂直向的生长,这种生长对于低角型骨性ii类是有利的,但对于高角型骨性ii类是有害的,会加重垂直向不调。另一方面,隐形功能矫治器相比于传统功能矫治器能同时排齐牙齿,缩短矫治时间,但由于磨牙区处于不接触的状态,对于磨牙的控制很差,仅能通过扩弓、邻面去釉提供间隙排齐牙齿,无法进行内收前牙改善突度,无法进行有效的磨牙远移,对于存在牙齿前突的患者仍需前导完成后再做调整。
4、另一个关于传统及隐形功能矫治器的副作用:由于下颌前导时,下颌牙受到向前的推力,经过一年的功能矫治,下颌前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唇倾(隐形矫治由于膜片有弹性,下前牙唇倾会更明显)。骨性ii类高角患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伴随张口呼吸习惯,舌在平时及吞咽时均位于下前牙舌侧,因此下前牙已经为唇倾状态。如果功能矫治进一步增加下前牙的唇倾度,会增加下唇突度,破坏面型。
5、综上所述,目前的功能矫治器存在以下缺点:过多的垂直向生长刺激,矫治时间长(无法同时完成牙列远移、内收前牙),下前牙唇倾的副作用。
6、本文中的“牙合”是口腔医学专业词汇,英文为occlusion,牙与合是一个字的左部和右部,在普通字库中找不到该字,故分开书写为“牙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隐形矫治器组件、矫治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为提供一种具有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包括:
4、矫治器本体,用于套设在牙齿上,包括下颌矫治器和上颌矫治器;
5、舌侧牙合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下颌矫治器的牙弓内侧的第一舌侧牙合板和设于所述上颌矫治器的牙弓内侧的第二舌侧牙合板,所述第一舌侧牙合板设有向后牙区域倾斜的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二舌侧牙合板设有向前牙区域倾斜的第二引导斜面;
6、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相对设置,以使
7、咬合时,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相对接,所述第一舌侧牙合板、第二舌侧牙合板沿对接面相对滑动,进而通过下颌矫治器引导下颌部分相对向前位移,通过上颌矫治器引导上颌部分相对向后位移。
8、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舌侧牙合板和第二舌侧牙合板为立体三角形状。
9、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导斜面、第二引导斜面与咬合面的夹角均小于80°。
10、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与咬合面的夹角为70°,所述第二引导斜面与咬合面的夹角为70°。
11、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上均铺设有若干小凸起。
12、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舌侧牙合板位于所述下颌矫治器上相对于尖牙区域处的舌侧,所述第二舌侧牙合板位于所述上颌矫治器上相对于尖牙区域处的舌侧。
13、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舌侧牙合板位于所述下颌矫治器上相对于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交界区域处的舌侧;
14、所述第二舌侧牙合板位于所述上颌矫治器上相对于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交界区域处的舌侧。
1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为提供一种隐形矫治器组件,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隐形矫治器以及牵引扣,所述牵引扣用于与下颌后牙区种植支抗连接。
16、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扣为两端宽中间细结构。
17、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扣设于下颌双侧尖牙和前磨牙邻接处。
1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为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隐形矫治器组件的矫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a:获取患者口腔内牙型数据;
20、b:设计并制作隐形矫治器和牵引扣;
21、c:佩戴隐形矫治器进行上颌牙和下颌牙的导向;
22、d:固定牵引扣至患者下颌双侧尖牙和前磨牙邻接处,与下颌磨牙区种植支抗连接。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发明在矫治器本体上设有的舌侧牙合板,其固位以及发挥效果均不依赖于垂直向打开咬合,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结合舌侧牙合板的隐性矫治器能在不产生垂直向刺激的前提下发挥矢状向刺激颌骨生长的效果。
25、(2)本发明提供的结合舌侧牙合板的隐性矫治器在佩戴时,上下磨牙能正常进行咬合,不影响矫治期间的咀嚼功能,也能配合矫治器本体在下颌前导的同时进行拥挤牙的排齐、牙列整体远移、内收前牙等复杂的牙齿移动,大大缩短矫治时间。
26、(3)本发明提供的结合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由于舌侧牙合板位于牙弓舌侧的尖牙区域,能引导舌尖向上至正常位置,辅助纠正不良舌习惯、异常吞咽习惯。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侧牙合板(3-1)和第二舌侧牙合板(3-2)为立体三角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斜面(3-1-1)、第二引导斜面(3-2-1)与咬合面的夹角均小于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斜面(3-1-1)与咬合面的夹角为70°,所述第二引导斜面(3-2-1)与咬合面的夹角为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舌侧合板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斜面(3-1-1)与第二引导斜面(3-2-1)上均铺设有若干小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舌侧合板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侧牙合板(3-1-1)位于所述下颌矫治器(1)上相对于尖牙区域处的舌侧,所述第二舌侧牙合板(3-2-1)位于所述上颌矫治器(2)上相对于尖牙区域处的舌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舌侧合板的隐形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侧牙合板(3-1-1)位于所述下颌矫治器(1)上相对于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交界区域处的舌侧;
8.一种隐形矫治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隐形矫治器以及牵引扣(4),所述牵引扣(4)用于与下颌后牙区种植支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隐形矫治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扣(4)设于下颌双侧尖牙和前磨牙邻接处。
10.一种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隐形矫治器组件的矫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隐形矫治器组件、矫治方法,具有舌侧牙合板的隐形矫治器包括:矫治器本体,包括下颌矫治器和上颌矫治器;舌侧牙合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下颌矫治器牙弓内侧的第一舌侧牙合板和设于所述上颌矫治器牙弓内侧的第二舌侧牙合板,所述第一舌侧牙合板设有向后牙区域倾斜的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二舌侧牙合板设有向前牙区域倾斜的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相对设置,在咬合时,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相对接,通过下颌矫治器引导下颌部分相对向前位移,通过上颌矫治器引导上颌部分相对向后位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隐形矫治器不产生垂直向刺激的副作用,能辅助纠正不良舌习惯。
技术研发人员:卢芸,刘月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口腔医院(上海市口腔健康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技术研发人员:卢芸,刘月华
技术所有人:上海市口腔医院(上海市口腔健康中心)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