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针灸埋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5-03-25 13:40:06 515次浏览
一种针灸埋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针灸埋线装置。


背景技术:

1、针灸埋线装置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将细长的针或线安全地置入穴位或组织中,这种装置通常由医用不锈钢或其他医疗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耐腐蚀性,针灸埋线装置的设计旨在确保针或线能够准确、安全地穿过皮肤,并在所需的穴位或组织中达到理想的位置。

2、申请号cn20182189841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针灸埋线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针灸埋线装置,包括推板,所述推板的左侧卡接有针芯,所述推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板,所述固定座板的内部卡接有空心针,所述针芯的端部延伸至空心针的内部,所述固定座板与推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针芯的外部且位于推板与连接板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该针灸埋线装置,在固定座板的侧壁开设内凹槽与空心针的内部连通,方便将埋线通过内凹槽放置于空心针的内部,即使眼神不好的人也可完成埋线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了便利性,将卡杆插入卡槽的内部,针芯插入空心针的内部,即可将整个装置组合完成,操作降低方便,有利于减少埋线前期的准备工作时间,提高效率,但是该专利仍存在无法控制扎入深度和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因此,设计具有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一种针灸埋线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埋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灸埋线装置,包括针管,所述针管设置有针头与外针,所述针管轴心顶端设置有按压装置,所述针管内部设置有卡扣装置,所述针管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按压装置包括按压块、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圆环、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三传动杆、套筒、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顶板、清洗区、清理液管、埋线针芯、底板、圆柱管、环状体,所述第一传动杆滑动连接在针头的顶端,所述按压块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杆的顶端,所述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杆的底部末端,所述圆环固定连接在第二传动杆的底部外表面,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第二传动杆的底部轴心末端,所述圆柱管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的底部末端,所述圆柱管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的底部末端,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圆柱管的内部顶端,所述环状体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杆的底部末端,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环状体的轴心底部,所述第三传动杆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杆的底部末端,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第三传动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套筒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套筒的底部外表面,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外针的内壁,所述清理液管固定连接在外针的末端内壁,所述埋线针芯滑动连接在第三传动杆的底部末端,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清理液管的底部末端,所述第二传动杆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杆和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与底板中间设置有清洗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吸液孔,所述清理液管设置有生理盐水槽,所述第一固定块滑动连接在外针的内壁,当外针插入到患者体内,拇指按动按压块,第一传动杆向下滑动,第二传动杆受力向下在圆环内壁滑动,弹簧受到形变,带动第一连接杆向下移动,圆柱管受压同时向下,带动第二连接杆移动,当第二连接杆受力卡扣装置开始工作,环状体下方的第三连接杆向下,第三传动杆与套筒受力,第一固定块向下挤压,第二固定块固定在内壁处弹簧形变,埋线针芯被推出,在弹簧形变时,顶板与底板中间设置有清洗区,当埋线针芯被推出,生理盐水从清理液管内的槽里向底板流出,底板设置有吸液孔,埋线重新填入时,有效的进行消毒,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卡扣装置包括漏斗环、第一连接板、套环、凸块、滑动块、固定体、底座、连接管,所述漏斗环固定连接在圆柱管的底部末端,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漏斗环的内壁,所述连接管滑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右侧面,所述套环滑动连接在连接管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所述凸块固定连接在套环的右侧面,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第三连接杆的外表面,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杆的末端外表面,所述固定体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方,所述滑动块与环状体相互贴合,当卡扣装置开始工作,第一连接杆受力向下按压圆柱管,漏斗环同时向下受压,漏斗环内壁设置有凸块,当凸块与环状体接触时,凸块受着环状体的斜面挤压,弹簧产生形变,套环带动连接管向第一连接板收缩,凸块卡接在环状体下方,第三连接杆受力推动第三传动杆,埋线针芯被推出,医护人员再次按动按压块时,凸块受力沿着滑动块的斜面滑动,当凸块在滑动块与固定体中间凹槽,第二传动杆复原,凸块带动滑动块向上滑动,环状体内部与滑动块顶面重合,凸块沿着滑动块斜面复位,埋线针芯被收回,这样使医护人员操作更加稳定,可稳定控制针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使药线能够在体内呈线状分布,提高了埋线效果。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链接轴、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第三固定管,所述链接轴设置有两处,且两处链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管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管固定连接在链接轴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固定管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管的下方外表面,所述第三固定管滑动连接在针头的顶部外表面,所述第三固定管贯穿至针头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管设置有发条且发条分别与针头和链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管设置有腰槽,工作时,医护人员拿起针,拨动第一固定管,链接轴在转动,第二固定管带动第三固定管,第三固定管从针头内拔出,当第三固定管在针头时,使按压装置不能工作,这样防止埋线针芯推出,保持不使用时埋线针芯的卫生,医护人员可以夹住针头,通过第一固定管使医护人员手部固定,提高人员的舒适性,此外,还能防止医护人员失误操作造成误伤。

5、所述锁针结构包括卡位槽、滑块、卡位杆、触压杆、拨块,所述卡位槽开设在外针顶端外侧,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针头内侧底端,所述卡位杆铰接连接在滑块的侧面,所述触压杆设置在滑块的下方,所述触压杆与针头固定连接,所述拨块固定连接在滑块靠近针头的一侧,所述卡位杆的侧面设置有扭簧,且扭簧两端分别与卡位杆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底面设置有弹簧片,且弹簧片两端分别与滑块和针头固定连接,所述拨块滑动贯穿出针头的外壁,当需要更换不同直径的外针时,用手指拨动拨块,使拨块带动相连的滑块靠近触压杆并挤压弹簧片,从而让触压杆挤压卡位杆偏转,让弹性的卡位杆从卡位槽内侧脱离,随后将外针取下更换,再将不同直径的外针插入到针头底端,使针头按照上述流程固定即可,通过卡位槽与卡位杆的结构配合,能够实现指针的快速更换和固定,以便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更换不同直径的针头,来提升使用的针对性,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方便快速更换,节省更换时间。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7、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针管、针头、外针、按压装置、按压块、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圆环、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三传动杆、套筒、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顶板、清洗区、清理液管、埋线针芯、底板、圆柱管、环状体,在弹簧形变时,顶板与底板中间设置有清洗区,当埋线针芯被推出,生理盐水从清理液管内的槽里向底板流出,底板设置有吸液孔,埋线重新填入时,有效的进行消毒,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8、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卡扣装置、漏斗环、第一连接板、套环、凸块、滑动块、固定体、底座、连接管,当凸块在滑动块与固定体中间凹槽,第二传动杆复原,凸块带动滑动块向上滑动,环状体内部与滑动块顶面重合,凸块沿着滑动块斜面复位,埋线针芯被收回,这样使医护人员操作更加稳定,可稳定控制针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使药线能够在体内呈线状分布,提高了埋线效果;

9、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固定装置、链接轴、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第三固定管,当凸块在滑动块与固定体中间凹槽,第二传动杆复原,凸块带动滑动块向上滑动,环状体内部与滑动块顶面重合,凸块沿着滑动块斜面复位,埋线针芯被收回,这样使医护人员操作更加稳定,可稳定控制针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使药线能够在体内呈线状分布,提高了埋线效果。

10、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卡位槽、滑块、卡位杆、触压杆、拨块将不同直径的外针插入到针头底端,使针头按照上述流程固定即可,通过卡位槽与卡位杆的结构配合,能够实现指针的快速更换和固定,以便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更换不同直径的针头,来提升使用的针对性,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方便快速更换,节省更换时间。

文档序号 : 【 40201631 】

技术研发人员:温微微,杨钰,陈铁英,阮雪积,钱志香
技术所有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温微微杨钰陈铁英阮雪积钱志香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一种中药抗菌型双层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硫辛酸的二元组装常温快速制备的可注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