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针对移动装置的技术的发展,对作为能量源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正在增加。
2、极芯型(或类)电极组件可以通过卷绕条型(或类)电极来形成,并且可以包括用于防止盖板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短路或者对电极组件的损坏的绝缘体。
3、通常,绝缘体可以通过根据可再充电电池的壳体的形式将塑料片材切割成圆形形状或矩形形状来制造。多个通孔可以形成在绝缘体中,使得电解液可以被容易地注入,并且如果没有通孔(例如,当没有通孔时),则电解液的渗透通道可能被阻塞,并且电解液注入持续时间变得更长并且生产率降低。
4、另一方面,在注入电解液时,电极组件中的导电的异物颗粒(诸如金属颗粒)会浮置在电解液中,导致小的短路。当电池中发生这种小短路时,用于修复小短路的工艺相对困难或不容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或更多个方面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通过有效地减少由于导电异物颗粒导致的小短路同时促进电解液注入电极组件而具有改善安全性。
2、附加的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将部分地通过描述而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公开的所呈现的实施例来获知。
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体,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盖板,结合到壳体并且密封壳体的内部;以及绝缘体,在电极组件与盖板之间(例如,定位在电极组件与盖板之间),绝缘体包括包含多个孔的发泡体(例如,由包含多个孔的发泡体形成)。
4、发泡体可以在吸收电解液的同时(例如,当吸收电解液时)膨胀。
5、发泡体在浸入电解液中然后在60℃下放置24小时后的膨胀率可以为150%或更大。
6、发泡体可以具有极性基团(例如,极性官能团)。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中,极性基团(例如,极性官能团)可以包括(例如,可以是)羰基(c=o)。
7、发泡体可以包括聚氨酯、聚酯、聚酰胺、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8、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中,绝缘体还可以包括具有比发泡体的刚度大的刚度的绝缘膜。
9、绝缘膜可以附着到发泡体的两个(例如,两个相对)侧面(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表面)。
10、发泡体可以附着到绝缘膜的两个(例如,两个相对)侧面(或表面)中的每者。
11、发泡体的刺穿强度可以为1.5kgf或更大。
12、发泡体的通气量可以为10sec/100ml空气或更小,并且包括在发泡体中的孔的尺寸可以为1μm至200μm。
13、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型或卷绕类。
1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当在电极的未涂覆部中形成对角切口部时,电极的未涂覆部可以容易地折叠和叠置,从而促进压实工艺。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技术总结
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体,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盖板,结合到壳体并且密封壳体的内部;以及绝缘体,定位在电极组件与盖板之间,并且绝缘体由包括多个孔的发泡体形成。
技术研发人员:清野博史,安正哲,金相贤,车在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星SDI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技术研发人员:清野博史,安正哲,金相贤,车在爀
技术所有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