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和应用及转子动力学分析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压缩机(1),压缩机(1)的动力输入轴通过刚性联轴器(2)与离合器(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压缩机(1)两端的动力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4)和第二支撑轴承(5),离合器(3)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支撑轴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承(4)和第二支撑轴承(5)均为双可倾瓦轴承或椭圆瓦轴承,第一支撑轴承(4)和第二支撑轴承(5)的直径均为110-315mm;第三支撑轴承(6)为可倾瓦轴承或多油楔轴承,第三支撑轴承(6)的直径为90-250mm;第一支撑轴承(4)、第二支撑轴承(5)以及第三支撑轴承(6)的轴承宽径比均为0.5、0.63或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叶片为9-26级,轴承跨距为2800-7500mm,轴颈直径为110-315mm,转子轮毂段直径为400-1000mm;压缩机(1)靠近第一支撑轴承(4)一侧的轴头联接方式为直轴双键式或者法兰盘式联接;刚性联轴器(2)双侧的轴头联接方式均为法兰盘式联接。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在一种带有离合器的三支撑超静定转子-轴承系统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两端的动力输入轴分别通过增速箱与电机和膨胀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增速箱与压缩机(1)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膨胀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增速箱与离合器(3)的动力输入轴连接。
6.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的转子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的转子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中刚性联轴器(2)的长直轴段部位至少分为3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的转子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轴承力学模型参数包括:轴承类型、轴承瓦块数量、轴承直径、轴承宽度、轴承安装间隙、轴瓦曲率间隙,轴承预负荷,润滑油牌号及轴承油温,通过输入的润滑油牌号和轴承油温获得润滑油粘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的转子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变形协调条件为第三支撑轴承(6)的标高,即标高≤+0.3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的转子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轴承比压范围限制在5-25bar,同时轴颈线速度≤100m/s;所述步骤7中三个支撑轴承的转速均不低于机组额定转速的180%,等间距插值个数至少为9个工作转速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和应用及转子动力学分析方法,该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的动力输入轴通过刚性联轴器与离合器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压缩机两端的动力输入轴上均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和第二支撑轴承,离合器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支撑轴承;通过在离合器的动力输出轴上引入第三支撑轴承,提升了机组的横向临界转速以解决压缩机组转子横向临界转速避开率不足的技术问题;通过在压缩机‑离合器三轴承系统中设置三个支撑轴承,提升了机组运行的振动性能,相比于现有技术,系统更加简单,维修成本更低。
技术研发人员:申振,张小龙,张涛,周亚锋,陈光,张武帅,尹鹏宇,刘妮,杜国栋,刘忠,乔社宁,赵鹏,梁茂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技术研发人员:申振,张小龙,张涛,周亚锋,陈光,张武帅,尹鹏宇,刘妮,杜国栋,刘忠,乔社宁,赵鹏,梁茂檀
技术所有人: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