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其他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的制作方法

2025-04-07 12:00:01 300次浏览
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码相框,特别是指一种包括倾斜支撑架以及供电单元,供电单元的电力传输线设置在倾斜支撑架中的数码相框。


背景技术:

1、数码相框简称dpf,目前,数码相框已经广泛的被人们所使用,数码相框是展示数码照片的电子设备,其是观看和分享数码照片的专用设备。

2、传统的数码相框一般包括相框本体,相框本体中设置有显示屏,数码照片或者其它需要展示的内容存储在数码相框中,工作的时候,显示屏通电发光对外显示数码相框中存储的内容。

3、传统的数码相框都需要外接电源线进行直接接电或者为相框中的电池进行充电,在数码相框摆放在桌面上使用的时候,上述的接电方式使用感受较差,而此是为,传统的数码相框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包括显示面板、面框体以及后盖,其中,该显示面板设置在该面框体正面,该后盖盖设在该面框体背面,该数码相框还包括倾斜支撑架,该倾斜支撑架活动连接在该后盖上,该倾斜支撑架包括活动连接端以及支撑端,该后盖上设置有活动连接部,该活动连接部与该活动连接端相对应,该活动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在该活动连接部中,该数码相框还包括供电单元,该供电单元包括电力插头、电力插座以及电力传输线,其中,该电力插头凸设在该活动连接端的端面的中央位置,该电力插座设置在该活动连接部的底板的中央位置,该电力插头与该电力插座相对应,该倾斜支撑架连接在该后盖上时,该电力插头同步插接在该电力插座中,该电力传输线一端与该电力插头相连接,该电力传输线的另外一端从该支撑端位置穿出。

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该倾斜支撑架连接在该后盖上时,该电力插头能够同步插接在该电力插座中,以完成接电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力传输线设置在倾斜支撑架中,不外漏,其使用方便,使用感受良好,最后,本实用新型的该活动连接端旋设在该活动连接部中的时候,首先,将该活动连接端前端压入该活动连接部中,该定位片插入该腰孔中,实现初步定位,其次,将该卡接头的该卡槽与该引导板对齐,此刻,可以借助该顶板顶压该变形部的方式调整该卡槽的空间位置,再次,转动该倾斜支撑架使每一个该引导板都插设在对应的该卡槽中,以完成装配,其整体装配过程简单。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包括显示面板、面框体以及后盖,其中,该显示面板设置在该面框体正面,该后盖盖设在该面框体背面,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其特征在于:该电力传输线末端连接外接插头,该外接插头与外部电路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其特征在于:该电力插座通过导线与该数码相框中的电路板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其特征在于:该电力插座通过导线与该数码相框中的蓄电池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其特征在于:该活动连接端以及该支撑端分别位于该倾斜支撑架的两端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其特征在于:该活动连接端可拆卸的旋设在该活动连接部中,该活动连接端的该端面上设置有数个卡接头以及一定位片,数个该卡接头凸设在该端面的四周位置,每一个该卡接头都具有顶板以及卡槽,其中,该卡槽位于该顶板与该端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其特征在于:该底板上还设置数个变形部,该变形部与该卡接头一一对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线内置式数码相框,包括显示面板、面框体以及后盖,该数码相框还包括倾斜支撑架,该倾斜支撑架活动连接在该后盖上,该倾斜支撑架包括活动连接端以及支撑端,该后盖上设置有活动连接部,该活动连接部与该活动连接端相对应,该活动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在该活动连接部中,该数码相框还包括供电单元,该供电单元包括电力插头、电力插座以及电力传输线,其中,该电力插头凸设在该活动连接端的端面的中央位置,该电力插座设置在该活动连接部的底板的中央位置,该倾斜支撑架连接在该后盖上时,该电力插头同步插接在该电力插座中。

技术研发人员:庄诚,李永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亿莱顿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08
技术公布日:2024/11/18
文档序号 : 【 40050862 】

技术研发人员:庄诚,李永红
技术所有人:深圳市亿莱顿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庄诚李永红深圳市亿莱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溶性铜配合物中配体回收的方法 基于虚拟动力学约束的仿人上肢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