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2025-03-31 09:20:07 331次浏览
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冷却,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器。


背景技术:

1、废气再循环技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是将内燃机在燃烧后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分离并导入进气侧使其再度参与燃烧的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发动机原始nox排放值,同时具有成本低、使用便捷、对原机改动小的特点,是满足柴油机排放法规的关键技术之一。egr技术中的核心部件为egr冷却器,egr冷却器的作用是降低再循环废气进气温度,提高进气密度。

2、循环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碳烟等物质在热泳、冷凝扩散等作用力下,会沉积在换热器的翅片金属壁面上,即积碳现象。相关研究表明,egr冷却器积碳后,换热效率会下降,可能会下降20%~30%,同时会导致气阻上升,从而影响发动机性能,严重者堵塞冷却器气侧流通通道。

3、因此,亟需一种冷却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却器,能够提高换热效率,且能够减少换热管内的沉淀物堆积。

2、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冷却器,包括:

4、壳体,上述壳体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5、换热管,上述换热管穿设于上述壳体内,上述换热管包括母管体和子管体,上述母管体连通上述第一开口和上述第二开口,上述母管体的外周壁与上述壳体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冷却腔,上述子管体沿插设于上述母管体内且上述子管体的轴线与上述母管体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上述子管体的首尾两个端口形成于上述母管体的侧壁且与上述冷却腔连通。

6、作为上述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进气接头和排气接头,上述进气接头连接于上述第一开口,上述排气接头连接于上述第二开口,上述母管体连通上述进气接头和上述排气接头,上述壳体开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上述冷媒进口和上述冷媒出口均与上述冷却腔连通。

7、作为上述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述第一挡板设置于上述第一开口处,上述母管体贯穿上述第一挡板与上述进气接头连通,上述第二挡板设置上述第二开口处,上述母管体贯穿上述第二挡板与上述排气接头连通,上述第一挡板、上述第二挡板、上述壳体的内周壁、上述母管体的外周壁以及上述子管体的内周壁形成上述冷却腔。

8、作为上述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冷媒进口与上述进气接头相邻,上述冷媒出口与上述排气接头相邻。

9、作为上述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子管体的首尾两个端口形成于上述母管体径向相对的两侧,上述冷媒进口与其中一个上述端口位于同侧,上述冷媒出口与另一个上述端口位于同侧。

10、作为上述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换热管设置有多条,并联于上述第一开口和上述第二开口之间。

11、作为上述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母管体插设有多个上述子管体,沿上述母管体的轴线,多个上述子管体交错分布。

12、作为上述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上述换热管的上述子管体呈交错分布。

13、作为上述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换热管为扁管。

14、作为上述冷却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子管体呈波纹状。

15、本发明有益效果:

16、提供了一种冷却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其中,壳体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换热管穿设于壳体内,换热管包括母管体和子管体,母管体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母管体的外周壁与壳体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冷却腔,子管体沿插设于母管体内且子管体的轴线与母管体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子管体的首尾两个端口形成于母管体的侧壁且与冷却腔连通。

17、具体的,壳体的内部形成了容置空间,壳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容置空间能够与壳体的外部环境连通,换热管安装于容置空间内,换热管内流通有废气;冷却腔形成于换热管与壳体之间,冷却腔内流通有用于冷却废气的冷媒。换热管包括母管体和子管体,母管体的容积大于子管体的容积,废气于母管体内流动,子管体插设于母管体内且与母管体呈夹角设置,子管体的首尾两端于母管体的侧壁形成端口,冷媒能够于子管体内流动,通过子管体的周侧壁与母管体内的废气进一步的接触,增大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率。进一步的,子管体于母管体内部形成障碍,废气于母管体内沿母管体的轴向移动时,撞击至子管体的外周壁,形成紊流,破坏原有的流动边界层,使得冷媒能够与废气的中心区域接触进行热交换。再进一步的,废气形成的紊流冲刷子管体的外周壁以及母管体的内周壁,阻止沉淀物的堆积。



技术特征:

1.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接头(31)和排气接头(32),所述进气接头(31)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11),所述排气接头(32)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12),所述母管体(21)连通所述进气接头(31)和所述排气接头(32),所述壳体(10)开设有冷媒进口(13)和冷媒出口(14),所述冷媒进口(13)和所述冷媒出口(14)均与所述冷却腔(1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板(41)和第二挡板(42),所述第一挡板(41)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11)处,所述母管体(21)贯穿所述第一挡板(41)与所述进气接头(31)连通,所述第二挡板(42)设置所述第二开口(12)处,所述母管体(21)贯穿所述第二挡板(42)与所述排气接头(32)连通,所述第一挡板(41)、所述第二挡板(42)、所述壳体(10)的内周壁、所述母管体(21)的外周壁以及所述子管体(22)的内周壁形成所述冷却腔(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进口(13)与所述进气接头(31)相邻,所述冷媒出口(14)与所述排气接头(32)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管体(22)的首尾两个端口形成于所述母管体(21)径向相对的两侧,所述冷媒进口(13)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口位于同侧,所述冷媒出口(14)与另一个所述端口位于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0)设置有多条,并联于所述第一开口(11)和所述第二开口(1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管体(21)插设有多个所述子管体(22),沿所述母管体(21)的轴线,多个所述子管体(22)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20)的所述子管体(22)呈交错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0)为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管体(22)呈波纹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流体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冷却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其中,壳体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换热管穿设于壳体内,换热管包括母管体和子管体,母管体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母管体的外周壁与壳体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冷却腔,子管体沿插设于母管体内且子管体的轴线与母管体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子管体的首尾两个端口形成于母管体的侧壁且与冷却腔连通。冷媒通过子管体的周侧壁与母管体内的废气进一步的接触,增大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率。进一步的,子管体于母管体内部形成障碍,废气于母管体内沿母管体的轴向移动时,撞击至子管体的外周壁形成紊流,能够减少换热管内的沉淀物堆积。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新,韩俊楠,陈瑞平,刘婷婷,张春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文档序号 : 【 40000144 】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新,韩俊楠,陈瑞平,刘婷婷,张春丰
技术所有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郭立新韩俊楠陈瑞平刘婷婷张春丰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缓冲器及运行方法与流程 一种化工反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