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门框制造,具体为一种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在门扇安装过程中,既会使用到门框,还会使用到安装在门框内外两侧的线条,线条的截面多为l形,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门框以及门框线条进行加工,而现有的门框与线条加工过程中多采用分开加工的方式,如此便需要配套设置两套加工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成本高,还会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框与线条加工过程中多采用分开夹持加工的方式,如此便需要配套设置两套加工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成本高,还会影响加工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在一台设备上完成门框以及线条的夹持,使门框与线条可在同一设备完成加工,减少占地面积与设备成本,同时提高加工效率。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包括:
3、门框夹持机构,用于夹持门框;
4、线条夹持机构,并排设置于门框夹持机构侧方;
5、升降机构,设置于线条夹持机构底部;
6、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在装置需要对门框进行夹持时,带动线条夹持机构下降至低于门框夹持机构,在装置需要对线条进行夹持时带动线条夹持机构上升至高于门框夹持机构对线条进行夹持。
7、优选地,所述线条夹持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活塞端与夹板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夹板相对的靠山板。
8、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气缸座,所述气缸座上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活塞端与底板连接。
9、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活塞端连接有夹紧板。
10、优选地,所述第三气缸为旋转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可以为两组,相对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对应设置两组靠山板,所述旋转夹紧气缸设置于两组靠山板之间。
11、优选地,所述门框夹持机构、门框线条夹持机构与升降机构沿门框与线条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组或多组。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s1:加工门框时,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线条夹持机构下降至低于所述门框夹持机构,将门框送入所述门框夹持机构,定位夹紧后,设备加工装置对所述门框进行加工;
14、s2:加工线条时,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线条夹持机构上升至高于所述门框夹持机构,将线条送入所述线条夹持机构,定位夹紧后,所述设备加工装置对所述线条进行加工。
15、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发明提供的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当需要加工门框时,通过升降机构带动线条夹持机构下降至低于门框夹持机构,避免线条夹持机构影响门框夹持机构夹持门框,而当需要加工线条时,通过升降机构带动线条夹持机构上升至高于门框夹持机构对线条进行夹持,避免门框夹持机构影响线条夹持机构对线条进行夹持;如此便能在同一工位上完成门框与线条的夹持,使门框与线条可以共用一套加工设备,减小占地面积与设备成本,同时提高加工效率。
17、2.本发明提供的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将l形线条置于靠山板上,线条一面与靠山板侧面接触,一面与靠山板顶面接触,驱动第一气缸上的夹板靠近靠山板,便能完成对线条的夹持,同时不会使l形线条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条夹持机构(2)包括: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设置有第一气缸(22),第一气缸(22)活塞端与夹板(23)连接,所述底板(21)上设置有与所述夹板(23)相对的靠山板(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气缸座(31),所述气缸座(31)上设置有第二气缸(32),第二气缸(32)活塞端与底板(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上设置有第三气缸(4),所述第三气缸(4)活塞端连接有夹紧板(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缸(4)为旋转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夹持机构(1)、门框线条夹持机构(2)与升降机构(3)沿门框与线条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组或多组。
7.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框与线条两用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门框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框与线条加工过程中多采用分开加工的方式,如此便需要配套设置两套加工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成本高,还会影响加工效率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为:使门框与线条可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加工;本发明可减少占地面积与设备成本,同时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姚遥,陈金鼎,许亚东,张海建,杨剑峰,张英明,赵志东,丁剑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跃通数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技术研发人员:姚遥,陈金鼎,许亚东,张海建,杨剑峰,张英明,赵志东,丁剑琪
技术所有人:南通跃通数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